《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不久前出台,有关专家认为,扩容和发展格局是《意见》出台后长三角经济圈两个最重要的主题。其中,苏北、浙南被纳入长三角,以及“泛长三角”概念的提出,无疑是最重要的变化。
上海社科院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发改委长三角区域规划综合组成员郁鸿胜认为,长三角扩容是其内在发展需要,新城市的加入是区域资源互补、产业联动和生产要素互动等内生需求,大大有利于提升长三角经济圈的活跃度。
以位于苏北的连云港为例,在国家加强宏观调控的形势下,其能源、土地、环境等资源优势突现,能为长三角地区产业布局优化升级提供坚实的承载基础。“苏通大桥的建成通车,不仅拉近了苏北与上海的时空距离,也加强了两地之间的交流合作。”连云港代市长徐一平在上海举办的投资说明会上表示,作为“长三角经济圈”成员之一,连云港将主动接受上海辐射,致力于打造成上海产业转移承载地、资本扩张新高地、大宗产品供应地、旅游休闲地。相关资料显示,苏通大桥通车后,连云港与上海的行车时间已缩短到4个小时。
与此同时,属“泛长三角”区域的安徽省则在《意见》出台后立即展开研究谋划,随后组织高规格的党政代表团赴苏浙沪地区考察,积极争取泛长三角分工合作、推动共同发展。“泛长三角”第一次出现在国务院文件中,“这是一个积极信号,表明泛长三角区域分工与合作,正从我们的单方需求变成多方共识。”安徽省省委书记王金山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如此说道。
事实上,近年来,安徽与长三角区域互动频繁,先后签署了6个省级双边合作框架协议,12个城市间合作协议,及能源、旅游、农业、交通、劳务等16个专项合作协议,同时,黄山、池州加入长三角旅游合作框架,马鞍山、巢湖等跻身南京经济圈成员,合肥、芜湖等五市纳入长三角城市群规划。密集的经贸交流活动表明,相关地区连接长三角、融入长三角、服务长三角的步伐已经悄然加快。
眼下,连云港市正以多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和临港产业区为载体,加快提升以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培育以钢铁石化为重点的大型临港产业,同时壮大以物流装备、风电装备为特色的装备制造业,力求为长三角区域内产业转移、要素流动、结构升级带来现实的商机。
“连云港将抓住进入长三角‘大门’的契机,为长三角地区巨大的市场资本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连云港代市长徐一平表示,“行政”上的划分固然可喜,但是更需要市场的认可,连云港正在加快完善基础设施条件,努力为长三角地区优化配置要素资源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
视为“泛长三角”新成员的合肥、芜湖等安徽诸城市也纷纷表示,利用连通东西的地缘优势、交通优势,为长三角以及广大中西部地区优化配置发展资源、更大程度汇聚生产要素创造良好的承接与辐射平台。(完)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