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营销
——让消费者参与体验制造过程
文/北京仁达方略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吉鹏
现在来谈营销,而且要谈出新意,说句老实话,有点战战兢兢,但是,编辑的约稿,又让我有机会安静下来,这一安静,各种有关营销的理念、思想甚至场景,就像是电影的片断一般,一幕幕在脑海中闪过,在闪过之后,一个论断也逐渐清晰出来。
现在已经进入了互动营销时期!这是我得出的论断!但究竟什么才是互动营销?
一、互动营销是一种思想而不是工具
互动营销的提出不过是近两年的事情,是随着网络的发展而兴起的,一般人认为,互动营销需要网络的支持,需要强大的数据库基础,需要对客户的制导式的服务,只有在这些基础都具备的情况下,才能开展互动营销。
对于这种互动营销观,我是持批判态度的,因为许多这样谈论互动营销的人,他们其实是在谈论网络营销,是在谈论客户关系管理,根本与互动营销无关,他们互动营销的“互”字,来源于互联网的“互”字,而不是来源于互相的“互”字。他们依然将互动营销看作是一种营销的方式或者是手段,看作是传统营销在新技术条件下的延伸和运用,没有从营销思想的高度来认识互动营销。
传统的营销理论,不论是菲利普科特勒早期的4P垂直营销,还是他最近提出的4C水平营销,还是横扫中国营销界的整合营销,它们其实都是一个层面的。不论采取的工具有多少,做得有多么的出类拔萃,在很大程度上依旧是在做广告——广泛地告知。做得差的,就是在“灌输”,用信息和渠道强奸观众的眼睛和耳朵;做得好的,也不过是在“引诱”,逗弄观众的感觉。
不论效果如何,这些营销理念本质上并没有多大差别,它们都是单向的营销,都停留在“我宣扬,你接收”的阶段,可能给消费者提供了很多选择,但是消费者依然是被动的,除非他不做出选择,只要他做选择,他就得从已有的选项中选择。这种选择,表面上看起来很自由,但是在法国哲学家萨特看来,却是更大的不自由。消费者无法随心所欲的要求自己想要的产品和服务,于是,很多情况下,消费者只能进行次优的选择,选择自己不那么讨厌的产品和服务,得到次优的结果。
互动营销颠覆了传统的营销理念,它强调的不再是单向的灌输,通过尽可能广的渠道和尽量多的信息流占领观众。它主张企业与消费者的双向交流和互动,它强调消费者的参与,让消费者参与体验的制造过程,甚至是在产品和服务的生产过程中就参与进来,企业和消费者共同生产产品和服务。它也需要引爆消费者的兴奋点,但是,它没有停留在这里,而是将消费者引导进入生产过程,消费者消费的是自己努力基础上的产出。
可以看出来,传统营销是互动营销的一个组成部分,互动营销与4P的垂直营销、4C的水平营销以及整合营销并不排斥,各种传统的营销手段在互动营销中依然可以发现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作用。
关于互动营销,著名的案例,无疑是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节目。作为一个地方台的栏目,在不过两年的时间内,让全国的人趋之若骛、如痴如狂,并且明显分成不同的阵营,这在中国的电视史上不说是绝无仅有,也绝对是骇人听闻。因为这个节目,改变了很多同类型节目的投票方式,中央电视台的同类节目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
在“超级女声”节目中,操作方为了宣传节目,促使更多的观众参与和投入到节目中,选择了路牌、报纸、电视、网络等载体进行节目宣传,同时,也通过代言人、礼物等形式让节目更加知名,可以说,“超级女声”除了是互动营销的典范,也是整合营销的典范。而它真正的成功,在于运用整合营销的各种手段,实现了节目与观众的互动,提高了观众的参与激情,让观众主导节目的进程和发展。在节目进行过程中,不时传出有观众为给某一位选手投票而花费巨额资金的情况,则说明互动营销的巨大效果。
二、互动营销与体验经济
互动营销的兴起,与经济社会的变化是分不开的,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效率的提高,人们不再为了生存问题而蝇营狗苟。用一句简洁的话说,现在,人们努力不是为了生存,而是为了生活。
传统营销的营销对象是产品或者服务,强调的是产品的优质或者特别,都还是从产品本身说事,或者有全局观的,营销的是企业的品牌。企业在进行营销的时候,总是在宣扬“我有”,消费者可以从“我有”中进行选择。
企业和消费者的关系是一种单向直线的传输关系,如图1所示:
互动营销的营销对象也是产品和服务,但是,产品和服务只是载体,更重要的是营销消费产品服务的一种感觉和体验,当然,这种感觉和体验的营造,也是为了企业的品牌。企业在营销的时候,宣扬的是“我能”,消费者可以从“我能”中获得享受。
企业和消费者的关系是一种双向的沟通关系,他们共同创造消费产品或者服务的感觉,甚至共同制造产品和服务。如图2所示:
产品或服务 |
消费者
|
企业
|
生产
|
参与
|
企业
|
产品或服务
|
体验
|
消费者
|
生产
|
营销
|
参与
|
图1
|
图2
互动营销与体验是分不开的,在《体验经济》一书中,作者提出,现在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那就是体验经济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消费者在消费产品或服务的时候,更重要的是为了自己的一种心理体验,而不仅仅是为了消费产品本身。于是,在体验的要求下,虽然很多汽水比可口可乐好喝,但是,可口可乐的销量依然最大,因为它提供给消费者的体验是其他替代品不能带给消费者的。同样,对于很多其他的产品,消费者也是在追求体验而不是在追求产品的性能。能带给消费者独特的体验,你也就能比竞争对手获得消费者的喜爱,获得更多消费者剩余价值。
既然已经进入了体验经济时代,企业营销的目的,就是要给消费者展示产品的独特体验,于是,从各种媒体的广告上,你可以发现一种越来越明显的现象,那就是,广告语越来越多的强调主管感受。美特斯邦威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舞台”、“不走寻常路”,长虹的感观主义,宋河的“男人的情怀”,星巴克的咖啡,而汽车作为一个行业,则在广告上集中体现了这样一种诉求,宝马的尊贵,奇瑞QQ的时尚,很多汽车广告所描绘的风驰电掣的感觉则已经不能用速度来概括了,等等,无不体现出这种特色,而且也都为企业带来了不菲的价值。
互动营销的关键是让消费者参与体验的制造过程,甚至是产品和服务的制造,将营销提前到产品或者服务的生产阶段,让消费者感受到自己在其中的作用,体会其中的乐趣,近年来北京近郊兴起的果园采摘游、农家院等,都抓住了消费者的这种要求。
由于消费者参与了产品和服务的生产过程,相当于产品和服务是消费者自己制造出来的,在产品和服务的最初阶段,消费者就已经“接收”了信息,而且,对于自己的产品,每个人都是愿意支持的。
三、互动营销的对象
互动营销的效果很神奇,但是,并不是每一种产品都适用于互动营销下面,我们初步来分析一下那些适合采取互动营销的产品的特点。
第一,产品要能挖掘出比较浓厚的文化体验内涵。体验其实是一种很自我的东西,你说有,我说没有,个体差别很大,因此,如果产品本身不具有比较浓厚的文化体验内涵,要生硬地给塑造一种体验,这是比较艰难的,容易事倍功半。当然,也可能有一些产品,它们的文化体验内涵没有挖掘出来,因此暂时看来好像不适合采取互动营销模式,但是,要能互动营销起到效果,就必须挖掘出这种内涵。
第二,要能够规划出相对集中的消费群体。这是基础,因为相对集中的消费群体,他们往往会有相对集中的兴趣或者习惯,也就可以提供相对单一的体验供给,并且可以比较强力的引导这种体验。可能有人说,那种产品不是针对比较集中的消费群体呢?衬衣是给男人的,丝巾是女人用的,但是,这种相对集中的消费群体还是太宽泛,没有找出更强有力的特点,表面上看起来消费者很多,其实哪一个消费者都没有真正抓住。“超级女声”之所以能够火爆起来,就是它首先将目标限制在15-25岁之间的女孩,抓住她们的需求;中央电视台的“梦想中国”为什么没有“超级女声”火爆,跟它的消费者不明确不能说没有关系。北大的一位教授曾经说过,他们(80后)要看小说,于是火了韩寒、郭敬明,他们要听歌,于是火了花儿乐队。
第三,要能够发现互动的平台。没有互动的平台,一切关于互动营销的构想都只是泡影,缺乏落地的基础。平台可以有很多种,可以有具体物理的空间,比如说星巴克的咖啡店,也可以有虚拟抽象的空间,比如网路,无论如何是能够找到这种平台。
第四,企业要致力于互动而不是灌输。这是互动营销的最关键步骤,企业如果只是借互动营销的名义,真实的勾当依然是传统那种推销和灌输,将不但不能获得互动营销的效果,甚至连传统营销的效果也不能获得,最大的可能是引起消费者的反感和反叛。除了没有准确规划出相对集中的消费者群体,中央电视台的“梦想中国”之所以没有“超级女声”火爆,关键就在于互动不足,虽然它也是短信投票,也是有观众说了算,但是,整个节目太过于突出主持人李咏,选手只是李咏的陪衬,变成又一档李咏的个人秀,没有给观众留下多少跟选手互动的余地,也就无法从选手身上挖掘出观众需要的感受,造成节目一结束,选手就悄无声息的局面。可以断言,如果中央台不改变这种做法,将李咏变成一个陪衬,挖掘出选手身上各自不同的特色,这个节目将不可能火爆全国。
互动营销还是一个比较新兴的东西,研究也比较少,以上的论断在如干年后,可能会有变化,但是,我们不害怕做这种垫脚石角色,希望的是,有越来越多的人有真知灼见可以提出来,一起将互动营销研究得更好,为中国企业的发展贡献一定的力量。
编辑整理:赵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