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投资体制,搞好技术改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投资体制发生深刻变化,极大地促进了企业技术改造工作。但目前还存在着有人投资,无人负责;只享权益,不担风险;重复建设、效益低下和审批复杂、监管不严、未形成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等弊端。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

一、突出重点,研究项目投资计划。搞市场经济,并不是不要计划。计划在任何国家、任何社会制度下,都是政府经济管理的重要职能。在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明确企业投资主体地位的同时,我们必须通过综合运用经济政策和经济法规以及经济杠杆,搞好发展规划和重点项目布局,对投资总量、投资方向和投资重点,进行宏观管理和引导。否则,企业很难走出重复建设、盲目扩张和复制“古董”的老路。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根据市场需求和产业政策,研究和下发鼓励、限制、禁止新上的产品目录,并着力搞好“十一五”技改规划和行业发展规划。引导企业重点开发高新技术产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二、建章立制,严格项目管理程序。在项目管理和审批上,我们虽然制订了一些办法、意见和规定,但与计划经济时期的做法差别不多。今后,企业的技改项目,从项目立项、可研论证、资金筹措到组织实施均应由企业自主决策。政府只批涉及国家安全、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或国家限制发展的项目和国家给予特殊优惠政策的项目。一些高风险、高投资、高收益的高新技术项目,也可由政府审批或出资,待项目发挥效益以后,再逐步通过证券市场退出。需要银行贷款的项目,由企业与银行共同协商,实行双向选择。企业自筹资金上项目,只要不违背国家的产业政策,可实行自主决策。同时,要通过立法和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对技改投资方向的调控,并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充分发挥董事会和监事会的决策、监督职能,加强对技改项目投资决策的监管。

三、明确责任,推行项目法人制度。推行项目法人制度,不仅改革了项目组织管理形式,而且还可以解决企业产权不清、责任不明的问题,使企业从制度上走出“不搞技改等死,搞技改找死”的怪圈。今后,上一个技改项目应首先明确投资责任主体,先注入资本金,成立项目法人,然后再研究确定和组织实施项目。企业法人要对项目的筹划、筹资,建设实施直至建成投产后的生产经营以及归还贷款和债券本息,对资产的保值增值,实行全过程负责。不仅享受权益,而且要承担投资风险,真正体现“谁投资、谁决策、谁负责、谁受益”的原则。同时,要按照《企业法》的要求,规范技改项目的法人地位,真正赋予项目投资主体法人权利,并坚持技改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防止项目法人不认真履行技改决策职责,导致项目失误。

四、拓宽渠道,加大项目融资力度。首先,要扩大企业直接融资。对承担重点技改项目的企业,优先安排发行股票和债券,推荐到深、沪两市和香港、境外上市,并积极探讨公募、私募等各种融资方式。同时,引导上市企业创造条件增资扩股,并进一步出售国有资产、国有股和法人股,为技改提供资金支持。第二,要积极盘活存量资产。通过转让、兼并、收购、拍卖、租赁、托管等多种方式,盘活大量闲置的土地、厂房、设备和人力资源,并引导大企业、大集团依靠和发挥品牌、技术、资金等多种优势,对中小企业进行整合,以实现低成本扩张。第三,要努力争取信贷投入。坚持技改项目协调会议制度,政府推荐导向计划,银企实行“双向选择”,银行加快项目评估进度,通过银行直贷、银团贷款和抵押贷款等多种形式,提高信贷资金的投资比重。第四,要加大利用外资措施。加入世贸后,外国资本将大举进入。我们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积极开展网上招商、出国招商、会展招商和委托招商等措施,进一步优化软、硬投资环境,加快利用外资嫁接改造的步伐。

五、强化服务,发挥项目中介作用。中介机构是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可以把政府意图传导给企业,引导企业的技改行为,而又不致损害企业的自主权。因此,我们在技改调控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担保公司职能,对政府鼓励的、符合国家有关政策和规划的技改项目融资进行担保,以引导技改投资流向,启动民间投资,扩大技改规模。可以充分发挥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的职能,通过财务顾问、股票承销、置换股权和长期投资等措施,促进企业技改项目特别是高新技术项目的实施。可以充分发挥项目招标中心的职能,严格执行《招标投标法》,对项目的工程设计、咨询、施工和监理等环节,一律推行项目招标投标制,以引进公平竞争,不断降低技改成本。同时,还要充分发挥投资咨询、项目评估、研究开发和会计、审计、法律、监理等中介机构的职能,共同为企业技术改造搞好全方位服务。

六、扶优扶强,搞好项目政策引导。随着经济形势出现“新拐点”和“入世”步伐加快,新一轮技改投资热潮正在形成。在结构面临调整、资金相对不足的条件下,我们必须把技改的重点放在扶优扶强,集中支持具有“好、新、大、长”特点的技改项目上来。所谓“好”,即项目符合市场需求,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良好的投资收益;所谓“新”,即属开发高新技术产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或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项目;所谓“大”,即项目投资规模大,实施后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对调整工业结构产生重大影响;所谓“长”,即项目实施后,形成较长的产业链,能前后左右衍生较多的产品,带动一大串企业的发展。对这些重点技改项目,要进一步制定、完善和落实优惠政策,在推荐上市、土地转让、贷款担保、技改贴息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以使其尽快发挥投资效益。

七、重视人才,完善项目激励机制。人力资源开发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项目的成功与否。我们必须建立健全和不断完善激励约束机制,高度重视培训、引进和使用科技人才以及项目管理人才。要结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出台一系列新的激励政策,为提供专利技术和做出决策、管理业绩的人才配送人力资源股(包括技术股和管理股)。同时,还要积极探讨期股制、年薪制和股票期权,努力创造一个吸引人、留住人和激活人的无限创造力的优越环境,为搞好企业技术改造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