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张庆黎在海拔4500米的山南地区浪卡子县农村调研时说,我这次到浪卡子县来,感受最深的是,接触到的几位老党员、老干部、老劳模对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感情都很深,对党和政府的关怀都充满感激之情,说的都是掏心窝子的话,我听了很受鼓舞。他感到,只有让群众不忘过去,才能使他们珍惜今天;只有让群众学会饮水思源,才能使他们自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008年10月6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转自人民网—《人民日报》)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可谓来之不易。改革开放30年来,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一直把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增加人民群众合法收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正日新月异地呈现在世人面前。关注民生、重视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正成为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共识和共行。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应该感谢党,感谢社会主义,并自觉地跟党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
应该说,“吃水不忘挖井人”这样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绝大多数群众心中是扎了根的。但是,正如张庆黎书记所言,也有少数群众,政府给他们补钱造房子,给他们救济钱粮,他们不关心这些钱和物是从哪来的;中央政府拨巨额资金关心支持西藏,全国各地出钱出物出人无私援助西藏,他们觉得理所应当。旧西藏的历史离现在只有短短50多年时间,却已经被一些人遗忘了,不能不说是个教训。
其实,不单是西藏的少数群众不知道惠从何来,不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其他一些地方的老百姓,包括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也不知道惠从何来,不懂得权从何来,不能坚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却奉行“今朝有酒今朝醉”、“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歪心邪念,甚至钻政策空子,挖社会主义墙角,干出一些有损党和国家形象、有害群众利益的丑事、坏事、恶事,连做人的最起码道德底线都不能坚守,认为一切都是应该的,只知道享受、索取,不知道付出、奉献。还有一些青少年,由于没有经历过血雨腥风的战争年代、动荡生活,对生与死、义与利没有感性认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舒适惯了、悠闲足了,从来不或很少思考“惠从何来”、体会“福从何来”,被称之为长不大或垮了的一代。因此,加强干部群众的思想教育,实在是刻不容缓。
俗话说,做人不能忘本。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忘记过去,就不可能珍惜今天。这是经过无数次实践证明了的普遍真理和再简单不过的道理。真理虽然明晰,道理虽然简单,但是,每个人坚持真理、明白道理,却不是与生俱来、先知先觉的,必须通过扎扎实实的教育和引导,使其入心、人脑、人行。要利用各种形式,采取各种手段,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尤其要加强对青少年的历史教育、传统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等方面的教育,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努力使人人知道惠从何来,个个知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今天的新生活。只有让群众不忘过去,才能使他们珍惜今天;只有让群众知道惠从何来,学会饮水思源,才能使他们自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这样才能真正打牢和巩固我们的执政基础。
常言道,“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工作好不好、关键在领导”,“面貌变不变,领导是关键”,“只有落后的领导,没有落后的群众”。这些坊间俗语、谚语,道出了这样的事实,那就是“要让群众知道惠从何来”,首先要让干部知道惠从何来,明白权从何来,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要增强忧患意识,懂得用真情、亲情、感情去实践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始终从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入手,多让群众得实惠,让群众享受更多的改革开放成果。“花香蝶自来”。无论干什么工作,做什么活,办什么事,只要领导干部带头扑下身子、躬身实践、真抓实干,群众就会心甘情愿,心悦诚服地跟着你走,跟着你干,就不会有完不成的任务。“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问群众惠从何来,笔者认为,当从干部的亲民作风中来。
懂得感恩并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群众有没有感恩情结,有没有感恩行动,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时代、一个地区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尺。在当前改革发展进入攻坚阶段,各种矛盾凸现的关键时期,党不能忘本,党员干部不能忘本,普通群众更不能忘本,只有人人都“知道惠从何来”,个个都能坚持这样的忧患意识,坚守这样的感恩情结,坚定这样的责任和义务,科学发展、和谐进步,才可能一步一个脚印地得到贯彻落实、整体推进。
新闻链接:
张庆黎:要让群众知道惠从何来
有感于张庆黎“要让群众知道惠从何来”
评论
2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