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就是减少农民的数量,增加市民的数量,这已成为我们的共识,但是通过何种方式达到这一目的,在我看来现在已形成了误区.
现在的解决方法多是通过人口的流动即人口从农村流到城市,这样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就少一些,而更多的人从农业中解放出来后,从事产值较高的二三产业,从而收入得以提高,生活和出境得以改善.长期看也是符合发展趋势的,甚至我认为还应该努力创造条件使更多的人从农业中解放出来,这样将有利于农业集约,规模经营,也将有利于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但是我认为减少农民的数量并不一定要通过转移他们来完成,就地完成角色的变换才更实际,更符合中国国情.
由于长期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城市受到特殊的优待,各种投资都集中在城市,各项优惠政策等等也都集中在城市,所以人为的造成城乡差距.我想要想更好的解决三农问题,不应抛开农村去谈问题,应在农村上花功夫,费心思.有人说城市已经积累到一定的规模,在各方面都形成了优势,这样迁徙的成本较低,但是不是所有农民都适合城市的生活的,更多的人还仅仅适应生活档次稍微高一些乡镇,县城生活,同时这种转移也不能把年轻力壮的同年老的隔离开,老人晚年要享受到快乐和幸福,国家必须统筹考虑这些问题,要在农村本土上动心思.当然要把农村发展好则需要更大的投入,而且也有许多风险,因为许多投入可能是看不到很大的收益的.但是我认为只有农村发展好了,一切问题才算解决,最终我们无法绕开农村来解决三农问题.而把大量农民推向城市本是是不现实的,在这方面我是同意厉以宁老师的观点要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重点发展若干个有带头,辐射作用的村和镇,以使分散在乡村各地的人员向这些地区靠拢,迁徙,这才是最实际的.
另外据专家分析即将在明天举行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三中全会将在农地改革上有所突破,农村土地承包期有望从30年延长到70年,以此给农民吃个定心丸。其实我认为无论30年,还是70年,都没有多大意义。因为现在农民对土地虽然较以前重视了,但仍没有达到一个高度,相反他们对宅基地以及其它农地所能带来的收益很重视。同时现在承包期30年结束,承包者也步入老年了,也就是说目前的承包期已经给他们吃个很大的定心丸了。同时现在许多人是很短视的,是不大可能在农地方面为子孙后代争取利益的。另外新的土改可能鼓励农地有序流传,以实现规模经营,同时厉以宁老师还认为宅基地所有权可以置换及宅基地可以拿出去交易,其实这些想法早已付诸实践了。现在各地粮食种植大户多的是,而且私下卖地的也多的是。前一段时间农村宅基地交易频繁的很,现在做的只不过把这种形式合法化,以便于推广。
最后一句话也就是解决三农问题不能绕开农村去考虑它,同时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而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