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艺术避风港 金融转身渡“海啸”
时下,“金融风暴”已成为环球热门词汇广泛流行。近期全球股市大幅震荡下挫,不仅给美国也给全球经济带来重创,眼下各国股市“跌跌不休”,令人触目惊心。以往在金融动荡时刻方显抗跌本色的黄金、艺术品等还是威风不减,没有受到太大冲击,黄金和艺术品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为何成为避险场所?
伴随着国内银行业务和技术的成熟,近来多家商业银行都公布了网上、电话银行、信用卡等业务的收费标准,零售银行业务全面收费的时代已经开始。由于成本因素,一些利润增长波动的中小银行也开始调整自身的收费标准,未来将有更多的银行业务将面临收费。银行对每个客户适当的收费,能贴补一部分经营成本也是无可厚非的,但银行更应从金融创新上做文章,增强抗击金融风险的综合实力。
随着金融危机的愈演愈烈,是否预示着一场更大规模的环球“金融海啸”的来临,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预见的是,我们可以进行金融创新和强化金融监管,防范受到更大金融危机的冲击。诚然,艺术品因有艺术价值、史料价值的特殊性,具有“软黄金”美称,可以看出此次金融危机到目前为止对中国艺术品市场影响还不是很明显,金融危机的强弱和艺术品市场的好坏与否,是不能够画等号的。
因此,商业银行为了抵挡金融危机的侵袭,降低经营风险,不能仅仅从收费上下功夫,也应当从金融艺术化创新业务入手,开辟艺术理财新渠道。银行应当跳出一有经营成本增加就赶忙增加收费的怪圈,由于银行业务收费也是一把双刃剑,虽然一方面可以弥补银行经营过程中的成本,增加利润;但是另一方面如果银行服务质量滞后,也会流失一部分客户。更应注重提升金融艺术魅力品牌形象,积极参与与艺术机构携手推出新型的金融艺术理财产品。
面对金融危机,商业银行如何从投资方向转身控制风险?如何从提升业务品牌上找财源?如果国内商业银行转身开始投资进入艺术领域,对一些消费者而言简直就有眼睛忽然明亮的感觉,“艺术渗透金融,风险级别降低”,银行融入艺术目前为啥行动迟缓,不能全面铺开,是思想观念落后还是战略眼光滞后?金融艺术化必将成为今后金融创新品牌的主流产品势不可挡。
可以说,艺术市场是一个广阔的天地,金融创新在艺术市场可以大为作为而为啥不作为?事实上,这次金融危机恰恰可以促进金融投资中国艺术品市场,进一步整合艺术资源,商业银行与艺术机构共同研发相关的新型理财产品。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艺术金融理财服务,艺术化金融业务将会体现更多的差异性服务,这也是银行进行客户分层、细化金融艺术业务,从而添补银行缺少艺术细胞的理财产品盲区。
当前,金融艺术化将成为银行抵御“金融海啸”漩涡的主旋律,也是商业银行抵制金融危机的最好策略之一, “艺术渗透金融,金融魅力无穷;金融投资艺术,风险级别降低;艺术控制风险,金融防火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