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配置优化——把握企业收购兼并良机


 

    全球经济风云变幻,中国资本是否应该出击“抄底”,参与美国华尔街收购兼并活动?此话题很为一些人士所关注。有机构或个人认为这意味着巨大的发展机会出现,因此提出应该及时把握“抄底”时机。

    美国华尔街曾经有一句名言——“不要试图接住下落的刀子”。劝告投资者不要急于在市场急剧动荡或下跌时入市,否则无异于“试图接住下落的刀子”。因为在市场大势难以准确把握的情况下,具备经验的操盘手尚且难以准确拿捏分寸,新手入场更难免被“下落的刀子”所伤,成为最后承受风险损失的替罪羔羊。如何参与,应根据相应的收购兼并行为是否能够带来实体经济的资源配置优化——企业购并的根本目的而决定。

一、我们正面临全球经济资源配置的重组

    当前全球经济发展面临重新确定市场资源配置关系的问题。应该注意从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着手,着力推动社会经济由热衷于发展虚拟经济向重视实体经济投资回归。

1、财富价值主要由实体经济创造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一个重要观点即财富价值主要由实体经济创造。因为价值实际上是由生产过程中的劳动所创造,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通过市场交易实现的。即通过资源有组织的实际配置,借助生产经营过程,形成在实际产品上的价值凝结——劳动价值的物化和资源配置过程中由于资源相互作用而导致的价值增量生成。目前,由于一些国家过于注重市场交易所产生的价值量增加或杠杆作用——例如股票交易显示的企业价值增加或资金投放交易过程中显示的货币价值逐级放大,忽略实际价值增量支持,导致实际经济发展中出现大量泡沫,价值虚增现象十分突出,一旦虚拟的泡沫破裂,必然直接引发社会经济动荡。

2、经济领域已出现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回归的努力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出现,社会开始反思由于虚拟经济负面变动对社会经济发展实际产生的不良影响。实体经济为何疲弱?虚拟经济会否崩塌?在当前经济条件下,相关行业和企业的经营额度变化、市场份额增减、以及年度利润、财务实力和流动资金状况倍受关注,影响着投资者信心和经营者的抉择。在华尔街金融风暴骤起的时刻,某些知名企业或投资高手纷纷出手,入资中国市场,参股或收购企业,如可口可乐收购汇源集团下属子公司,巴菲特参股国内汽车企业。对比近年来国际国内很多企业忙于参与证券市场活动,力图通过炒作升值牟利的现象,明显释放出重视实体经济发展的信号。应当可以看作是推动世界经济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回归的努力。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二、资源重组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性现象

    资源配置随社会生产方式改变和生产力水平提高而不断变动是一种规律性现象。通常意味着经济运行活力的提升和经济效率的改善。

1、资源不断重组是个人与组织在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需要

    资源重组是指资源从适应发展和配置效率要求出发,在配置方式和配置关系方面不断变动的状况。

    对个人来说,在处于幼儿园、小学、中学、乃至大学的不同阶段时,与他学习相关的课程、活动场所乃至桌椅床铺等,无一不在发生相应的变动——资源组合的变动。他所应用的学习方式、与家长、老师、同学、玩伴的关系也在不断变化之中——关系组合的变动。在其中,课程、教具、场所、老师、家长等构成的教育要素,同学、玩伴、食堂、桌椅床铺等构成的生活要素都在发生变化。所表现的就是我们所说的资源不断重组。对于组织来说,这种资源重组有助于员工形成其隐性的价值内涵,形成个人健康成长。但只有当生产设备、计算机程序、行业工艺技术等与他组合在一起时,才开始形成由经济要素构成的经济资源组合,此时,资源重组所蕴涵的目标是伴随资源配置的不断优化所创造的价值增量(如乔布斯、比尔。盖茨等优秀人才的成长,如他们参与创建的苹果电脑公司和微软公司的发展)。

    由此我们知道,资源重组的问题实际对于我们并不陌生。能否强制性地要求资源配置始终处于初始配置状态,即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始终处于幼儿园或小学阶段的特定条件下?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2、一些企业正面临类似的问题

    企业在经营发展中也面临类似的问题。由于存在着部分要素状况的不断变动,原有的资源组合可能很快由原来的相互适应转为一定程度地不适应。原有的资源要素不再能有效地发挥应有的组合作用。如果继续强行维持资源配置处于原有状态,资源关系的冲突可能使得经营基本因循以往经营思路的情况出现,组织出现应对新环境的能力差、最终导致资源组合的综合效益低、抗风险能力欠缺等问题(华尔街的金融企业普遍面临这一方面挑战,其中雷曼兄弟公司近年来的经营问题比较典型)。

    在此情况下,要求投资者继续投资旧模式下的资源组合是不合理的。从社会发展角度讲,资源分配和消耗方面的浪费或低效要求资源要素重组。企业收购兼并就是完成资源重组的一种有效行为。它不仅是一种企业行为,更是一种经济资源再配置行为 (所以美国政府支持有关企业对美林证券和雷曼兄弟公司的收购努力)。在目前中国的市场环境下,发生在非国有企业之间的购并多是遵循价值规律、供求规律和竞争规律,将资源要素引向最需要、最能产生效益的经营组合的行为活动,促使资源要素在不断的流动中形成动态的尝试、比较、选择,逐渐形成新的经营组合。

三、收购兼并——实现资源配置优化和市场竞争效率提高

    通过企业收购兼并行为所带来积极的协同效应可以实现资源配置不断优化,带动行业效率改善,促进竞争效率提高(垄断行业例外)的作用。

1、企业收购兼并行为可以产生积极的协同效应

    企业收购兼并行为能够产生的协同效应一般包括经营、财务、企业发展、科技进步、市场份额和资源配置等六个方面:

     经营协同效应指一旦收购与兼并使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携手运作,一般能够产生经济上的互补效应,形成规模经济或范围经济,从而降低成本,增大收益。财务协同效应主要指收购兼并给企业带来的财务效益的改善。这种效应的取得不仅仅是由于效率的提高而引起,还有财务处理、证券交易等方面作用而产生的益处。企业发展效应指企业借助收购兼并等外部交易行为,实现较依靠内部积累实现逐步发展更加快捷的经营扩张。科技进步效应指企业收购兼并行为能够带来技术进步和技术扩散:通过生产要素方面的新组合,实现所谓“技术创新”。由企业交易形成的研究开发能力、资金保障能力和成果利用能力的组合有助于技术在行业内的引进、开发、应用和扩散。市场份额效应指企业通过收购兼并行为,增加或扩大产品的市场份额。借以实现市场地位提高的效果。资源配置效应指在市场资源总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合理、有效的市场配置和再配置,形成资源价值创造的增长效应。总体上看,上述几个方面效应的根本是建筑在资源重组和优化配置基础之上的。

2、积极的协同效应带动行业效率改善和市场竞争效率提高

    目前,一些企业、媒体和社会公众往往对企业收购兼并行为带来的市场份额方面消极影响比较关注,而对相关积极效应所带来的行业效率改善和市场竞争效率提高有所忽略。

    实际上,市场份额效应在目前我国实际市场容量较大、可替代品较多的实际情况下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尚不显著。而一次成功的购并活动之后,由于对原有要素的重新组合配置,一些原本闲置的资源要素将被激活,使资源组合体的经营效率达到新的高度,由此产生经营费用降低、固定成本摊薄和总体收入增加——即费用节约和收入增加的效果是明显的。

    由此可推动行业效率改善。由此引起的行业竞争结构改变及竞争关系调整,一方面使收购方的地位更加醒目,另一方面使被收购方在交易中的讨价还价能力提高,而业内其他关联公司则必须就其产品或服务付出更多的技术改造或经营改善方面的努力。行业内部资源整合使其中资源利用效率较低的企业面临可能被逐渐淘汰出局的结果,进而引发其提高自身产品质量和改善经营的行为,促进行业内成本费用率的降低和经营效益比率的提高,推动行业效率不断改善。

    带动市场竞争效率提高。维护市场竞争状态良好和促进市场竞争效率提高是市场经济国家政府必须加以注意的问题。但其中的要害问题不是某个经营实体的强大,而是其他市场竞争对手是否存在并且也同时壮大。如果伴随着企业收购兼并行为的不仅是收购方的强大,还有被收购方的壮大,其行为就不仅是无害的、更是有益的。

    我们可以“壮大的竞争者”来形容那些原本弱小、通过市场竞争和市场交易行为不断壮大总体实力的企业。通过自身经营积累或市场交易过程,企业都可以实现发展壮大自己的目标。只是两者存在着速度、效率方面的不同。历史的经验证明,借助市场交易过程获得资本溢价往往比自身逐渐形成收益积累更加快捷。当企业借助市场机会完成类似交易的时候,他们的总体实力不仅没有被削弱,反而更加增强。使所有竞争者面对的是更具有竞争实力的对手和竞争更加充分的市场。需要注意:此类收购兼并行为带来的不是市场竞争效率弱化,而是市场竞争效率提升。

3、用“共赢”代替“接刀”

    当全球经济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时,通过收购兼并实现资源配置优化是企业或投资者规律性的经营选择。但此时要注意“共赢”而不要“接刀”。

    虚拟经济中的交易关系常常表现为“零和博弈”——即伴随着一方获益的是另一方的损失。而实体经济中的交易关系则可以更多的表现为“双赢或多赢”。对于有人呼吁:“中国的机会来了!中国资本应该抓住机会“进场抄底” ,笔者以为:从理性的角度判断,“共赢”胜于“接刀”。

    我国一些不够明智的“接刀”行为,其实际教训已经十分明显。一年来,先有中投公司参股美国“黑石”公司而出师未捷、资本金价值缩水数十亿美金的损失,后有中国平安先后三次出手238.74亿人民币收购国外企业股权,目前浮亏达到157亿人民币的惨痛。近期更有荣智健领导的企业损失上百亿的投资行为暴光,策动上述投资行为的某些专业人士可能原来也以为自己已经是个中高手,从目前已经发生的以亿为计算单位的损失数额和70%左右的亏损比重来看,教训可谓深刻。实例已经证明“接刀” 不易。既然“下落的刀子”不好接,在虚拟经济活动中与巴菲特、索罗斯等海外高手比较起来仍然专业水准不高的我们,还是不接为好。

    为了实现实体经济资源配置优化的目标,我们应该积极应用资本引进、股权溢价的方式,通过优质资源的组合,创造“共赢”。借助别人参股、控股我们一些经营实体。将外部投资实体带入我们的整体经济运行。其作用在于或将外部优质资源融合到我们的经济发展运行规划中来,为实现我们的区域经济发展助力;或带动国内企业经营行为融入到著名跨国企业全球化经营中去,实现跨区域合作。从这一角度出发,应该能够看出可口可乐收购“汇源”、巴菲特投资“比亚迪“对于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也有助于理解拒绝“微软”的协议收购之后的今天,“雅虎”股东在股价大幅度缩水的背景下对杨致远不满意的缘由。

    如何把握企业收购兼并的良机?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既可以通过低价收购他人的股权或资产来完成,更可以通过溢价出让自己的股权或资产而实现,前者的效应在于着眼以后可能出现的盈利,后者的效应是现在实实在在的得到“赢”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