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辩证唯物主义整体科学基础上产生的当代社会科学已经揭示出:人类社会对生产条件的占有形式恒为公有与私有的统一,占有形式分为两种,一种是自然发生的、不必由社会公权来规定和保障的占有形式,另一种是必须由社会公权所规定和保障的占有形式,前一种占有形式是自然占有制,后一种占有形式是所有制。公有与私有、公有制与私有制只能同时存在,所以,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转变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变化的只能是公有和私有的具体形式。
当代社会科学还揭示出:生产力的本质是劳动主体创造自身生活的能力;是劳动主体满足自身生活需要的能力,劳动主体的生产能力对劳动主体生活需要的满足程度就是生产力的强度。以一定的社会意识为基础、用来支配和保障社会生产与生活的社会公权是社会生产力的必需的、重要构成部分。根据生产力发展的历史,可以把生产力划分为本能经验型生产力和科学型生产力。
根据占有形式恒为公有与私有的统一这一原理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可知:曾经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存在几十年的全面公有制加计划经济实质上仍然是公有与私有统一的产品交换经济,即是社会整体所有与社会个体所有统一的产品交换经济,只不过这种统一采取了国家经营性所有与企业非经营性所有这一特殊的、不科学的错误形式而已,而产品交换只不过是通过政府的计划和分配这一不科学的、错误的方式来实现而已。这种不科学的、错误的生产关系是被不科学的、错误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所支配的空想社会主义政权这一愚谬的生产力决定的。
运用当代辩证唯物主义整体对应原理来考察人类社会的历史和现实可以发现:私有制当然会在历史中消亡,因为任何特殊事物及其特殊的存在形式都必然经历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但是,私有制的消亡同时就是与私有制相对应的公有制的消亡,而这种消亡只能与分工和商品交换的自然消亡同时发生,因为分工和商品交换的消亡意味着劳动个体同时异位各自独立支配部分生产力的方式的消亡,取而代之的只能是劳动个体继时同位交替支配全部生产力的方式的确立,与此相对应,社会整体权力当然就不必规定财产的公有制和私有制,财产自然而然地属于社会公有和个体私有,个人的生活条件自然而然地属于私有,就象原始社会的自然占有一样,就象空气和阳光被自然占有一样。
显然,生产资料自然占有方式的存在并不是因为产品多得象空气和阳光那样充盈于世界每个角落;并不是因为所谓“财富充分涌流”,而首先是因为社会整体之外没有社会个体,所以,生产条件恒为社会整体自然占有,而不论社会整体权力是否有必要规定所有制,也不论生产力的强度如何。劳动个体对生产条件的自然占有则对应于单个劳动个体的生产能力不能自我满足或者能够满足社会整体需要这样两种生产力的强度,而以公有制和私有制的统一为本质内容的所有制的存在就是被劳动个体的生产能力能够满足自我需要这种生产力的强度决定的。正因为劳动个体的生产能力发展到了能够通过直接自产或产品交换来自我满足自身需要的程度,才决定了各个劳动个体以同时异位独立占有和支配生产力的各个部分的方式(私有制)来实现自身利益和社会责任,也决定了社会整体权力以占有和运用保障性生产条件的方式(公有制)来保障社会生产与生活的有效进行和有效发展。所以,私有制和公有制只能与分工和商品经济同时自然消亡,代之而起的只能是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自然形式的公有与私有。在极其遥远的未来必然产生的自然公有与自然私有的共产主义社会只能是单个劳动个体的生产力的强度能够满足社会整体需要、从而使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科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达到极致的结果,而绝不可能是私有制经济和市场经济发达到极致之前逐渐缩小的结果。
可见,生产力的强度的提高必然改变劳动个体交往的时空方式,从而必然改变占有形式,自然发生的占有与社会整体权力所规定的占有的区别就是自然占有制与所有制的区别,所有制的本质内容是公有制与私有制的不可分割的统一,私有制是社会整体对劳动者私人的生产责任的委托,公有制是所有劳动个体对社会公权主体保障社会生产与生活的公共责任的委托。所以,任何形式的公有制和私有制都是社会整体占有自身生产条件、实现自身生产功能的社会方式,所有制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永恒存在,从自然占有制到所有制再到自然占有制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这一规律不但已被辩证唯物主义整体科学所发现,甚至可以通过极简单地计算而加以证明了。
根据上述的各项分析和定义可知,把社会形态分为公有制社会和私有制社会的理论乃是逻辑错乱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根据占有形式的不同把社会形态分为自然占有制社会和所有制社会才是科学的划分。不仅如此,根据生产力的物质载体的不同(石斧、手推磨、蒸汽机、电动机、电脑、电器)来划分社会形态也是错误的,根据生产力的强度和社会权力的本质来划分社会形态才是科学的,因为以一定的社会意识为基础的社会权力是必须的社会生产手段,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构成部分,而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政权诞生之后,人类社会就成为了被科学所主导的科学化的社会形态,即成为了科学社会主义社会形态而与历史上的各种本能经验型的社会形态区别开来。
可见,运用政权消灭私有制的纲领是空想社会主义错误纲领,私有制本身就是社会共有的生产条件的功能借以实现的社会方法,科学社会主义政权根据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性质的科学原理和生产力的实际强度而自觉确立的私有制就是科学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容之一,就是科学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构成部分。这是因为科学社会主义政权所自觉确立的私有制只能是适应生产力性质的科学化的生产关系,而科学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正在于生产关系的科学化,正在于所有制结构的科学化。
私有制本身并不能独立地具有确定的社会属性,换言之,私有制并不能独立地具有科学性、非科学性或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属性,资本家私人所有制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性质不同的概念,正象水和苹果中的水、人体中的水是不同的概念一样。私有制作为劳动个体的经营制度,其性质是由社会整体的性质决定的。根据辩证唯物主义整体科学原理,部分的性质是整体性质的组成部分,部分的性质由整体的结构所决定。私有制在不同性质的社会整体中、被不同性质的社会整体权力所规定而具有不同的社会属性。在本能经验型的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私人所有制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在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中,资本家私人所有制被科学社会主义政治权力所规定,因而就是科学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构成部分。
生产的社会化要求社会占有全部生产资料的理论是错误的,这一错误理论既违反了形式逻辑,也违反了事实的逻辑。在形式逻辑上,这一理论犯了以抽象代替具体的错误。生产的社会化有多种多样的具体形式,生产的社会化的具体形式——商品生产的社会化要求发展私有制,生产的社会化的另一具体形式——代替商品生产的产品生产的社会化才使私有制、同时异位的功能空间分工和商品生产成为不必要,从而使私有制与功能空间分工和商品生产一道同时自然消亡,因为劳动个体(包括劳动者私人)所有制的存在是以各个劳动个体的生产能力能够通过同时异位的空间功能分工而满足自我需要为条件,换言之,私有制的存在由各劳动个体生产力的强度能够满足各自需要所决定。商品经济发展的历史事实也证明:随着商品生产力社会化程度的日益提高,需要私有制在广度和深度两方面获得社会化的发展,即要求私有制的社会化,所以,传统的“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实质上也是逻辑错乱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把社会对私人的生产责任的委托认定为剥削、把分配的不合理和生产的无秩序归罪于私有制、归罪于资本家是错误的,这种错误理论是违背了整体规律的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当代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认为,私有制是社会对私人的生产责任的委托,公有制是社会对公权主体保障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公共责任的委托,私有者只具备微观经营能力而不具备支配宏观经济的能力,在宏观上保障社会经济是社会公权的责任。贫困和分配不合理现象的存在是因为物质生产力的不发达和公权的弱化、异化与非科学化,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存在从而经济危机的发生更是因为公权的弱化与非科学化而不能归罪于私有制。所以,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纲领和基本任务是: 确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排除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确立科学化、法治化的社会公权(科学社会主义政治权),确立科学化的所有制结构,从而科学化、最优化地支配与发展生产力和科学化地分配产品,科学化、最优化地创造全体人民日益幸福的生活。
中国共产党所确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实质上是科学社会主义普遍原则的理论探索与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在日益地走向真正的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为使社会主义由空想转变为科学提供了丰富的、革命性的理论财富和实践经验,因而代表着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方向,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艰难的历史革命的重要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革命实践经验铁一般地证明:在以分工和产品交换为特征的社会化生产条件下,主张用公有制取代私有制,违背了尽可能多的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参与支配社会生产的客观规律、违背了群体效益原则、违背了主体优化原则、违背了最优时效原则、违背了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性质的科学原理。在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了大挫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已经取得决定性成功、私有制的本质和私有制的存在条件已被科学揭示的历史条件下继续主张消灭或逐渐消灭私有制,不但是错误的,更是反动的、反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