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特式、巴洛克······
欧陆风情、海派风情、东南亚风情······
日新月异的城市变化,让哈尔滨的容颜靓丽非凡。
曾几何时,我们的城市还是嗮网的小鱼村,道台府锅包肉的余香还在飘绕,
当我们坐上中东铁路的火车时,洋人来了,洋风也刮过来了,
于是,有了华梅西餐厅,有了索菲亚教堂,有了中华巴洛克·····
于是,东方小巴黎成了哈尔滨的名片,东方莫斯科成了哈尔滨的别名。
江南、江北,
金色莱茵、南郡新城、柏林四季、海域·岛屿墅简约、厚重的德意志风情,
远大都市明珠、世茂香堤雅热情、明快的西班牙风格,
还有荷兰城的风车、海富康城的凯旋门,
到处洋溢着欧陆风情。
新的、旧的,
文庙就在盟科观邸往里走,
极乐寺就在船舶电子大世界边上,
博物馆正对着华融建行双子塔,
马迭尔那条街就是中央大街,
索菲亚教堂挨着新一百,
告诉我你要找的地儿,
也告诉你我们有新的现代与旧的底蕴。
好的、坏的,
爱建,改建车车辆厂的海派新城,
清河湾,曾经的棚户区还有低矮的平房和煤仓,
至今供暖的大烟囱还在冬日飘散着煤尘,
我们有美的、丑的、还有凌乱不堪的,
可是,在清晨旭日中的车水马龙,
告诉我们了这个城市的活力,
有活力就是美的,
原来它的美在于兼容并蓄、海纳百川。
终于,
“新地域主义”的欧陆风情,
成为我们建筑和谐统一的新标准。
于是,
东南亚风情的、复古唐风的、现代派的、古典主义的各式建筑,
在建的、要建的、规划的各式建筑,
找到了和谐的美,
也找到了哈尔滨楼房明天的美。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