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实物资产和减记资产留在美国


美国居民房贷总额为11万亿美元,其中商业银行持有约5万亿美元,按目前5%违约率估算房贷损失约6000亿美元,所以据此美国政府动用7000亿美元救市方案,以应对金融机构次贷损失。可这区区6000亿美元次贷却引发了金融海啸撬动了全球经济,是市场力量还是其他无形的手,不管如何次贷标的物----美国房地产并没有消失,按物资不灭定律看,依然有较大“剩余价值”,与此同时,由于投资次贷等相关衍生资产亏损而发生减记,造成美国五大投资银行倒闭三家,两家被迫收购转型,以及花旗等商业银行也出现巨额亏损,那么次贷损失而减记的资产仍然在美国金融机构口袋里,也就是说次贷标的物----美国房地产“缩水”后房地产和因其违约而减记资产都在美国市场上。关键是次贷标的物----美国房地产,经过美国投资银行家们抵押创新打包成名目繁多衍生金融产品,卖给全世界投资者,廉价信贷和金融创新的衍生产品,在美国政府主权信用担保下,全世界投资者进入了美国次级债等衍生产品市场,为美国房地产市场提供虚假繁荣,当次贷危机爆发,华尔街虚拟资本泡沫破裂,虽然造成美国投资银行倒闭或转型为商业银行,但是实物资产和减记资产却留在美国,由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海啸,美国很可能成为唯一也是最后的赢家,而美国以外其他国家投资者成为了真正埋单者,甚至数以万计帐面财富灰飞烟灭。

华尔街金融创新将风险转移或转嫁给金融市场其他投资者,既通过海外储蓄来弥补自己储蓄缺口,又将风险扩散到全世界各地,并以此来维护美国国内需求非理性增长发展模式。美国五大投资银行从2003年至2007年,他们杠杆率猛增到28倍到33倍,如高盛28倍、美林28倍、摩根士丹利33倍、雷曼兄弟和贝尔斯登在破产前分别是3031倍,也就是说每1美元资本撬动28美元至33美元资产,意味着借入原有资金28倍至33倍资金,这一投资只要增长1%,就可在原有资金基础上挣28%33%,然而一旦市场向相反方向运行,有1%2%跌幅,则原有资金血本无归。倘若再算上结构投资工具(SIV)等表外业务杠杆效应,事实上华尔街投资银行杠杆倍数可能高达50倍至60倍,如果套用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计算,华尔街投资银行资本金充足率大概只有1%2%,这样过高杠杆率,一旦风吹草动则引发了金融危机风暴。

据国际清算银行今年3月份公布调查结果显示:全球金融衍生商品总值从2002100万亿美元,暴增到2007年末516万亿美元,是全球GDP总额48万亿美元的10.75倍,其中约300万亿美元在美国。Fitch统计,2006年仅信用类衍生品市场就达到50万亿美元,是从2003年至2006年增长15倍,CDS市值为62万亿美元,是2008年前7年中增加100倍。有资料统计显示,仅贝尔斯登经手的衍生产品场外交易就有100万亿美元,只要现金市场对贝尔斯登和雷曼兄弟等投资银行缺乏信心流动性不足,最终引爆了贝尔斯登和雷曼兄弟等投资银行倒闭或被收购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