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须常掂量“明星”和“民心”孰重孰轻


    领导追星、政府买单,早已成为众矢之的,国家明令禁止。然而山西省定襄县为了凝聚人气、招商引资,近三年来先后四次邀请明星前来助阵,结果项目没引来几个,钱却花去1000多万。与此同时,该县大量迫在眉睫的民生问题因为财政困难而搁浅。10月31日,定襄县城解放路、新开路的一批居民围着记者气愤地说:“眼看不到20天就要上冻,居民盼了多年的集中供热仍没钱办,而县长请来的明星大腕扭几下屁股、唱几嗓子就花费上千万,真是领导追星,百姓揪心。”(2008年11月3日人民网转自《经济参考报》) 

    “政府搭台,明星唱戏,特色冠名,拉动发展”,这是2006年9月定襄县新任县长出台的“新政”。就是这样的“新政”,几年来,让该县一下子砸进了上千万元。但是,该县的发展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拉动,相反,由于县领导热衷于“追星”,却使民生问题“撂荒”了,大量迫在眉睫的民生问题因为财政困难而搁浅,老百姓怨声载道。这非常值得我们所有执政者和党员干部很好地去反思和警醒。 

    明星,总会有人去追捧。但是,绝不应该是政府和官员。因为政府和官员的职责和份内之事,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心一意为群众谋幸福。但是,不知怎么回事,穷县刮起“追星风”的现象,绝不仅仅是定襄才有,并且都会被冠以提升地方知名度、美誉度的“头衔”。的确,在一些官员的头脑和潜意识中,只要一提到提升地方的知名度、美誉度,以求更好地吸引客商前来投资兴业,便常常不由自主地想到“政府搭台,明星唱戏”。君不见,这个地方搞了文化节,那个地方便要搞旅游节;这个地方搞了水运会,那个地方便会搞渔运会……而不管什么样的节汇,都会有一到两场文艺晚会,并且要明星云集,要造势造势再造势,宣传宣传再宣传,热闹热闹再热闹。这似乎已经成了一种“惯例”。 

    一些地方政府热衷于请“明星”,利用“明星效应”来提升地方的知名度、美誉度,从表面上看并没有什么不妥,但是问题的关键是这样的活动不能过多、过滥,更不能不顾地方财力实际,不顾地方老百姓死活。这一方面,会助长一些干部华而不实、好大喜功、铺张浪费等不良习气,更重要的是会给地方单位、部门,甚至一些企业造成不必要的负担,让老百姓在我们背后戳脊梁骨。 

    其实,对于那些“请”来的“明星”而言,他们是不可能真正为你地方做宣传、作推介的。他们来,只为了一个字——“钱”。只要给了钱,而且要给足钱,他们才能“痛快”地来,“卖力”地唱。而企图他们真心实意地去挖掘你这个地方的文化底蕴、风土人情、招商政策,并为你不遗余力地鼓与呼、歌与唱,门都没有。一旦服务不好、报酬不足,还会给脸子、使性子、摔话筒…… 

    早在2005年9月1日,全国就统一实施了新修订的《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对公款追星的个人和单位的处罚作出了明确规定,包括对情节较严重的,给予降级或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2007年4月,国务院纠风办再度要求,政府节庆活动不得邀请演艺明星,不得拉赞助、搞摊派。但是,真正把有关禁令和要求当回事的官员,又能有几个?对于很多政府大员,一切都是自己说了算,谁能奈何?即便有再严的“红线”,他们也敢去“踩”。 

    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绝对的权力,必然导致绝对的腐败。因为监管不力、监督不够,很多领导的一句话、一闪念,都有可能成为一项“政策”、一条“制度”、一道“圣旨”。如此一来,怎能不滥用职权,又怎会为民执政? 

    要问官员,“明星”和“民心”孰重孰轻?恐怕绝大多数官员都会说,“民心”为重,民生为大。但是,由于一些官员依仗有着无人能控、无人能管的绝对权力,往往是嘴里说着“民心”不可违,而心里却想着“明星”不可少。于是便会出现一些地方假借“明星”来笼络“民心”的“自作多情”的事情来。因为很多官员的决策,并不是来自于基层、发起于百姓,而是来自于自己的想当然,因此,一些地方的宣传口径和官方说词,往往代替不了民心、民意,甚至还会强加于人、捆绑民意。笔者认为,要想让官员真正摆正“明星”与“民心”的位置,不至于为了“追星”而“荒”了民生,必须让官员对权力有敬畏感、对百姓有敬畏心。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使改革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并且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当前,民生问题被我党摆到了一个相当高的位置。但是,关注民生、重视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不是喊在嘴上的口号,必须落实到实实在在的具体的为民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的行动中、实践中。我们各级官员,只有把眼光朝下,将身子沉下,走进老百姓中,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情关心群众疾苦,视人民群众为自己的衣食父母、兄弟姊妹,而不是将眼光向上,只看到领导的喜好、只想着“粉饰太平”、“追星逐月”,到头来,落得一个劳民伤财的臭名、骂名。 

    心在哪里,行就会到哪里。定襄县的个别领导由于一心只想着“出名”,便不可能去关心那些关乎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小事、琐事,也不可能真正做到令行禁止,不用说民意可违,法制也可违。2007年8月,山西省建设厅下发通知,指出全省有22个县尚未建立廉租住房制度,其中包括定襄县,省里要求2008年底所有廉租住房保障对象实现应保尽保。今年9月,忻州市政府关于全市保障性住房工作进展情况的通报表明,定襄县尚未落实和发放一分钱的廉租住房租赁补贴资金,也未落实新建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 

    领导追星,被一片“表面繁荣景象遮望眼”,自然就看不到民生之艰。真心希望我们的一些官员能够从表面上歌舞升平的假象中走出来,清醒清醒自己发昏的头脑,并经常性地扪心问问自己“明星”和“民心”孰重孰轻?!用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实惠,来赢得百姓的理解和支持,践行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相关新闻: 

    山西定襄:县长“追星” “荒”了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