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禅或曰四禅八境,在初禅亦即最低阶段,心灵散漫无章,充满“舍离”以及“喜乐”。到了二禅,放逸之思渐坠,代之以“定”亦即“三摩地”(samadhi)以及高度的知觉感。三禅中的喜乐由清净所代替;而在四禅中,清净亦让位于称之为“不喜乐不苦”的境地。这些神秘体验似乎已经超越了语言范畴,故此很难找到恰当的言词来加以描绘。只不过还是可以清楚看到,禅境越高则益发精妙绝伦,宏伟无涯.....

对于大众文化来说,也更富有情感,某些情感因子如激动狂喜之类,被更深刻更精致的定力所取代。如此这般地抵达一种境界称之为“一乘”,在这种境界之中,心灵超然物外,全神贯注于冥想之物上.....

  到了四禅境界,修习者可以具备多种心灵力量,大抵与西方习见的超感官知觉(ESP)相类。其中包括察觉异地发生事物的能力(洞察力)、听到远处声响动静的超听能力、可以回忆前生后事的能力(超常感知的回溯性知觉),以及了解别人心思的传心感应术,乃至形形色色的特异功能,诸如飞天、遁地、分身、变形等等。这些能力的获得跟佛教其实并无多大关联,只是在印土传统之中被认为只要肯付出一定的时间精力都很容易获得的东西.....

  一个单纯而虔敬的人则会被要求冥想佛陀和他的功德亦即所谓“佛门三宝”(Three Jewels),即佛、法、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