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辅道出入不再“走远路”


  荣和小区近万名居民出行“老大难”问题有望解决——

  开辟辅道出入不再“走远路”

  

  本报记者 蒙志献 

  自从葫芦鼎大桥建成通车后,住在荣和小区的近万名居民出行受到了影响:出门回家不是逆行,就是绕远道。昨日,有关部门表示,目前已出台相关地面交通完善工程方案,即修建两条辅道,让居民出门回家不再“走远路”。

  交通现状——

  出入逆行或绕圈子

   昨日上午,记者在白沙大桥引桥处看到,沿着引桥边通往荣和小区的一条单向双车道,按理说“只进不出”,但来来往往的人员仍然络绎不绝,存在不少交通安全隐患。

  住在小区的李阿姨说,由于人员经常逆行,在通向小区的交叉路口处经常发生事故。“这个路口的事故比较多,我们也经常看到,车辆出入时稍微不注意,就发生追尾或对撞,有时还撞伤人。加速该路口是上坡呼,车主加速时就容易撞上其他车辆或行人。”

  据居民介绍,以前葫芦鼎大桥未修建前,也是有一条从白沙大桥引桥旁通向小区的双向车道,居民出行基本上不存在交通不便的问题。但自从葫芦鼎大桥建成通车后,相应的路面也必须进行重新规划改造。如此一来,现在从白沙大桥引桥旁通向小区的车道只能改为单向车道,原因是该车道也是通向葫芦鼎大桥的专用摩托车及行人道。

   此外,拥有汽车的业主,出门如果经过葫芦鼎大桥,可以直接从小区出入口驶上葫芦鼎大桥,则不用逆行。但要从白沙大桥或其他地方经过的话,则必须从小区开车驶向邕州老街的江南大道,然后绕行至白沙菜市后门的一条小道或亭江路后,才能开上白沙大道。反过来回家也一样,车主从白沙大道开车回来时,必须开到亭江路口,再掉头驶回白沙大道或亭江路,绕道一圈行程约3到4公里。“说不好听,虽然回到了家门口,但还是要绕走一段很远的路程,除了耗油耗时间,关键是心里不爽。”居民李女士发牢骚道。

   荣和社区的梁主任说,在建设葫芦鼎大桥时,相关部门曾表示从小区里的荣和小学后门开出一条通向白沙市场的通道,这样小区的居民和车辆出行时再也不用逆行。可是,由于开路要经过南宁麻坊厂生活区和白沙村,涉及到土地征用、迁拆补偿和安置等问题,有关部门至今没法施行。

  

  横穿白沙路最危险

  由于目前的白沙大道靠近白沙大桥引桥虽间的绿化带,已被安置隔离栏,机动车辆无法横过或掉头,加上葫芦鼎大桥的引桥也正好从白沙大桥两座引桥中间通过,绝对是不允许车辆从该道路中间绿带化通行。

  但是,坐公车从白沙大桥回到该路段的荣和小区居民,有的是从该路口横过上白沙市场买菜或回家。加上白沙大道南三里附近有白沙小学、白沙农贸市场、南宁麻坊厂等,人流十分密集。为了出行方便,许多人并没有从远在上百米的人行天桥走过,而是横行过斑马线,

  虽然在原南宁造船厂旁设有一座人行天桥,但许多人为了方便舍远求近,冒险从斑马线横过马路,造成交通经常堵塞。昨日下午,记者在现场看到,此时正值白沙小学学生放学回家,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过人行横道,过往车辆只好停下来,车辆很快排成“长龙”。居民们说,特别是到了上、下班高峰期,该段路经常堵车,交通事故也频频发生。

   在荣和小区售报刊图书的莫女士说,以前,有关部门在造船厂原址建立的人行天桥缺乏人性化,那里居住的人并不多,天桥的使用率也不高。当时就应在白沙南三里对面设置一座简易的钢架式天桥,这是非常必要的。原因是原有的那座人行天桥间距较远,附近居民还是经常横穿马路,而一旦建好天桥后,正好弥补了原有天桥的不足,更方便荣和小区及附近市民的出入。

  部门说法——

  便民辅道方案已经出台

  昨日下午, 葫芦鼎大桥的项目建设业主南宁市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总公司工程部石经理说,针对荣和新城业主反映出行难的问题,当时有关部门曾组织派人到现场进行葫芦鼎大桥的地面交通完善工程规划,具体操作是将葫芦鼎大桥两边的居民房拆除,以腾出土地,修建一条从荣和小区通向白沙大道的辅道,这样居民出行就不用再逆行。

  同时,另外修建一条从葫芦鼎大桥和白沙大桥引桥底下通过的辅道,荣和新城小区居民从白沙大桥开车回来时,再也不用绕道至亭江路口再掉头回家,而是直接从桥头掉头回家,既便捷又安全。

  据石经理介绍,目前这一工程的规划设计方案已经出台,只等待江南区相关部门对大桥两边的相关民房进行拆迁后,即可动工修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