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偶得:
有感临死的一票
2008年11月5日,中国时间16时30分左右,美国第56届总统大选奥巴马赢了,值得庆贺!麦凯恩输了,值得敬佩!但对麦凯恩两句话深有感触:
“如果你把祖国放在第一位,那一切都好办!”
“难以向没有类似经历的人说明白那种感受”
“难以向没有类似经历的人说明白那种感受”
麦凯恩勇敢地承认自己失败了,其实最使人敬佩的是,他说:失败的是我!不是你们!
与此同时,我也看到一则由星岛环球网的报道:美国佛罗里达州一男子临死前投给奥巴马一票。
这次美国总统大选如此之重要,以至于一名佛罗里达男子临死前的最后遗嘱是一定要投上一票。他如愿了,把票投给了共和党的麦凯恩。不过,他没能等到结果。
美国WPTVF报道,几天前,佛罗里达男子洛伊德·钱伯斯莱恩前往医院接受心脏搭桥手术。在离家前,他做了两件事:一是将结婚戒指交给相伴33年的妻子;二是将他的投票邮寄出去,并且要求邮递员一定要及时送到投票站。
11小时后,54岁的洛伊德·钱伯斯莱恩死在手术台上,但负责大选的官员证实说,看邮戳的时间,他的投票完全有效。他支持的是麦凯恩。
当地的竞选官员表示,钱伯斯莱恩此举激励更多的人行使自己的合法投票权,大家一起前往投票站投票。
当然活着的人更是积极参加了投票,他们当中更有不认识英文、不会说普通话老华裔(我的老乡)也积极参加了投票。
从美国总统选举,可以看到,不管是总统候选人还是投票者,都一种公民意识——积极参与。当然,我们每一个行为都是由目的的,或者说有利益关系的,毫不忌讳,利益是公民参与意识的本源。但是以制度保障公民的利益是现代国家与传统国家的根本区别,制度的完善与否决定着公民利益的实现程度,从而影响着公民的参与意识。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加强程序与法治建设,对于提高我国公民参与意识乃至推进民主化进程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909年,根据当时中美两国政府达成的协议,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到达新大陆,进入美国各大学学习。康乃尔大学作为美国最著名的大学之一也接受了包括胡适等在内的来自中国的留学生。胡适当时的日记里有过一段关于美国总统选举的记载:
在1912年大选的时候,他找了几张选举的样票,由于选票上面有许多姓名和党徽,他看不懂,便找选民请教。“我故意拣了几个不像上等人的选民……不料他们竟都能很详细的给我们解释。……他们不过是生在共和制度下,长在民主的空气里,自然得着许多民治国家的公民应有的知识,比我们在大学里读纸上的政治学的人还高明得多。”
这种自然而然的实践学习,是公民参与意识的重要培养方法之一。所以,钱伯斯莱恩先生在手术前投出他神圣的一票,即使他不知道结果如何。
[小知识连接]
- 心脏搭桥成功率知多少?光明日报2006年5越8日报道: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已完成冠脉搭桥手术1300余例,成功率达99.8%。
- 心脏搭桥的风险。首先是血管到底的情况如何。一般认为70-75%以上的狭窄需要再通,但是如果是主要分叉处,比如左冠状动脉主干,那么50%的狭窄也需要进行再通,另外如果考虑是不稳定的斑块导致狭窄那么即使不到70%,那么也需要干涉的。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所谓心脏搭桥)的风险是有很多,和病人的年龄,身体状况都有关,也和选择的手术方法有关的,比如是体外循环下的旁路移植还是心脏不停跳的OFF-PUMP手术,心脏停跳体外循环以后开放主动脉复温还需要电击复跳,那么从这一点讲肯定就和不停跳手术比风险更大了。
但是心脏不停跳,也存在手术固定心脏问题,想一个还在跳动的心脏,你手术时的难度当然就大了,要用特殊的固定,这样才能保证你的手术成功的。其他如术中出血问题,麻醉深浅问题,肾脏功能问题等也在危险因素之列。手术时以及手术后对抗血栓的问题,手术中手术后动脉血管桥的痉挛问题等等。一般医生或者患者的思维原则是,这个手术的风险和得益有多大,只有利益远大于风险,那么我们才冒风险,如果得未必大于失,那么我们就不做。
往往我们还必须看一下,那个堵塞的血管供应的心肌是否还存活,因为我们再通血管的目的是挽救存活的心肌,如果那里没有存活的心肌,再通,那么也没有意义了。 - 一个有趣的案例。年时58岁的美国前总统克林顿6日在纽约长老会教友医院接受心脏搭桥手术,手术获得成功。令人感动的是,就在克林顿进入手术室前数小时,他还和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约翰·克里打了一通电话,并在90分钟的长谈中以“竞选真言”相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