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廖新波

著有:《医院前线服务》、《公务员保健手册》、《变革时期的医院管理》、《医改,何去何从》等书。
医改谨防另一种的浪费
谈及免费医疗,人们总与浪费结合在一起,这是偏见,更是用固有的制度去评价制度健全的体系。我们能说现在不浪费吗?我们能说美国不浪费吗?我们医改谨防的另一种浪费并非一种,是N种非理性和非公平性的浪费。以浪费为由反对全民免费医疗是毫无道理的。
患者感觉到医疗费用在增加,实际上是他享受的服务也在增加,质量也在增加。但是,医疗费用也不是说越高越好,负担太重谁都受不了。这里有过度医疗也有医疗不足。比如说,癌痛的治疗。由于精神与麻醉药品的使用有着严格的规定而使患者晚期的不到精神上治疗(原因之一);又比如说,晚期癌症病人的临终关怀远远大于昂贵的痛苦治疗。这里既有医者的原因也有患者的原因。更多...
民营医院何时能如沐春风?
在国家多部委联合出台的《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以及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出台的《关于加快广东省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的意见》指导下,广东以毗邻港澳、社会资本丰富的优势,占据了改革开放先机,民营医院正积极地、健康地发展着。截至2011年底,广东省医院共1281家(含妇幼保健院、专科疾病防治院),其中民营医院364家,占28.4%;床位数3.0万张,占全省医院床位总数的12.3%;卫生技术人员3.3万人,占全省医院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11.3%;民营医疗机构诊疗服务量占全省总量的16.3%。此外,广东的民营医院不乏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身影,东莞康华医院、东华医院、佛山禅城中心医...
让民营医院发展沐浴春风
在国家多部委联合出台的《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以及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出台的《关于加快广东省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的意见》指导下,广东省民营医院得到快速发展。截至2011年底,广东省共有医院1281家(含妇幼保健院、专科疾病防治院),其中民营医院364家,占28.4%;民营医院床位数3万张,占全省医院床位总数的12.3%;民营医院卫生技术人员3.3万人,占全省医院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11.3%;民营医疗机构诊疗服务量占全省诊疗服务总量的16.3%。此外,广东省民营医院中不乏三甲综合医院的身影,如东莞康华医院、东华医院、佛山禅城中心医院,这有利于提高区域医疗服务水平,方便...
从违法广告泛滥看部门的公众意识
人们说,中国立法不少,违法不断;人们也常说这就是中国特色甚至说是文化。据说交通信号灯的黄灯是中国人设计了,说明守法与违法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在这个渐变的过程中,要看环境给他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潜意识和潜能量,或向善,或向恶。中国试图把闯黄灯与冲红灯等罪,遭到民众强烈反对。这是一种特定环境下的公众意识。
什么叫公众意识呢?公众意识通常指个体在公共关系活动中将公众的概念贯彻始终的一种自觉习惯。自觉的公众意识是公共关系主体开展一切活动的基本前提。所谓的公众就是与一个组织或团体具有某种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个人、群体和组织。公众存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非散在的个体,而是具有某种群体意识。它既可以是...
10元诊疗服务费代表了什么?
今天在去香港考察私人医疗诊所的途中接到不少媒体对国务院基层医疗10元服务费的看法,原因是他们看到今天南都报道我一向的观点:“如果要推行10元基层诊疗费,恐难以维持。”想请问,10元基层诊疗费为什么难以维持,如果按照目前基层医疗服务的特点,应该多少合适?如果实行10元诊疗费,基层卫生机构、卫生院等难以发展,为什么?按照国务院提出的医务人员的收入有国家补贴,这部分资金在广东落实有没有困难?
我对10元医疗服务费一直以来的观点没有改变过,大部分地区对基层医疗的改革也没有太多的改变。也许我主管判断错误,也可能是我“网上谈兵”,听网听出...
医疗如何适应大数据时代
从计算机、互联网、云计算……一直到物联网,大数据的浪潮已经悄然降临,并已渗透到医疗服务的方方面面,谁跟不上形势,谁就有可能被浪潮所淹没。
今天我想说的是物联网医疗时代基层医疗的可及性话题。简单地说,可及性就是一个可行性的问题,是基于可行性的基础上才有可及性。现在是信息时代,也是一个大数据时代,从简单的数据收集到数据的挖掘与应用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医疗服务如何才能适应这个大数据时代,充分运用各种有用的数据,建立高效快捷的服务平台?个人认为,其中的关键因素有很多,但其中最主要的是以下四大因素或者四个纬度:
第一个就是观念。观念很重要,前段时...
病有所医,幸福也
前不久,央视推出一档节目《走基层·百姓心声》,深入基层对几千名不同行业的人进行采访,问题都是“你幸福吗?”一时间,“幸福”一词成为了中华大地的流行语。
“幸福”是什么?大家对其的诠释各不相同,有的认为孩子好好读书就是幸福,有的认为有份好工作就是幸福,有的认为今天生意好点就是幸福……我认为,幸福就是一个人对事物的感觉,满意了就幸福了!以上这些采访是“小家”的幸福,而对于中国这个“大家”来说...
医改就是要“病有所医”
十八大期间,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的议题备受关注。
在十八大新闻中心举办的第四场记者招待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表示,中国的“医改”已经织起了全世界最大的医保伞,如今,基本医疗保障已经覆盖了全国95%以上的人群。
“病有所医”的质与量
7月份,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发表重要讲话,提出“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
“病有所医”作为一个政治目标提出来...
医改忽视村医将一事无成
新华网有篇健康报文章“村医现状折射农村困境”提到:“村医待遇不如兽医”,但是不知道从哪里传来这样的判断:“村医越反对,医改越成功”,我听后觉得非常纳闷。不管是哪里、哪国的基本医疗都不可能没有“村医”呀!其实,我们知道村医反对的是什么吗?
下面,我将了解到的某个地方的情况告诉大家吧。一定不全面,因为最近在我的微博中有很多村医反映更多的问题;但是一定不假,因为得到大部分村医的认同。
1,同工不同酬,待遇不公的问题。
大部分医院没有村医(临时工)签订劳动合同,临时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