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息上调准备金率为什么不能抑制物价上涨


 

加息上调准备金率为什么不能抑制物价上涨

 

1.影响物价的因素

购买力、供不应求、生产出力不足、生产成本、垄断或炒作、资源短缺都是影响物价的重要因素。其中购买力可用消费税、物业资产税和所得税等控制;供不应求或生产不足可用行业利润率和增减投资调控;生产成本只能从管理技巧与技术创新来降低;资源稀缺是无法改变的自然现象,但可通过创新实现人造替代。唯垄断与炒作和权力剥削可用行政、法律手段解决,因为这是不公平的分配,是加大贫富悬殊的根源,是致贫困弱势群体出现生活问题的主因。

2.加息的作用

加息会降低购买欲望,削弱投资意愿。由于物价同购买力成正比同投资规模成反比,加息同时降低购买力和投资规模,对物价的影响大体抵消。降低购买力和投资规模使生产和消费的同时受到抑制,是给经济发展降温,从而使生活资源的静态储备增多,降低人民生活水平,如此抑制消费与生产最终会向票据配额供应的“文革”时代靠拢。

如果单向加息,即增加存款利率,降低或保持贷款利率不变,由于存款利息始终低于贷款利息,则存款会转化为借贷投资与消费,从而对抑制通胀和物价几乎没有作用。反过来,存款意愿会降低而消费意愿上升,同时借贷消费投资意愿也下降。可见,加息降息对物价的影响是不一定的,对于平抑垄断、炒作促成的物价上涨肯定是无可奈何的。

3.提高准备金率的效果

    提高准备金率将抑制借贷投资规模、限制借贷消费,降低金融市场可支配资金。这违反了资金流二岸富规律,限制了经济正常发展,会使产、消二萧条。

4.非经济因素引发的社会矛盾经济问题不能只用经济手段处理

还记得十年前,面对供过于求,农产品物价低到伤农,政府采取了降息措施。当时发展经济都是靠银行扶持靠贷款,降息无疑减轻了生产成本,反而会刺激生产。同期,老百姓手上没有多少钱,降息对于存款转化为消费金的可能性很小,而真正能启动消费的,如上学费用减免、医疗费用的控制等却反向而行,共生存福利事业的社保又处在起步阶段。综合生产和消费二方面的情况,降息反而加剧供过于求、消费不足的现状。当时作者写了一篇《降息的诊治》文章,对此种降息政策表示不当,并提出了应通过完善包括教育、医疗在内的福利社保体系、提高劳动者收入、没收来历不明财产,以达到缩小贫富差距,以启动中低层消费为目的。因为那时中国人不富裕,投资靠借贷,消费瞻前顾后。如今,投资虽然仍离不开借贷,但一少部分巨富群体有相当的投资能力。在这种贫富悬殊情况下的GDP高增长、消费兴旺、经济通胀是件好事,加息提高资金的存储收益不可能超出资金直接投资的效率。

综上,因暴富带来的购买力迅猛提高,从而对资源大量开发、进口的需求所引发的物价上涨和流动性过剩是使用加息、提高准备金率手段不能起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