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设计理论依据
2006年教育部要求各地、各高校建立和完善以“六公开”为主要内容的高考信息公开制度:在报名、考试、录取三个主要工作阶段,全面、准确、及时发布相关招生信息。“六公开”的主要内容是:招生政策公开、高校招生资格及有关考生资格公开、招生计划公开、录取信息公开、考生咨询及申诉渠道公开和重大违规事件及处理结果公开。对照这六公开标准,笔者对26个省(直辖市)教育考试院网站相关信息做如下对比分析。设计反映教育考试院对六公开执行情况的所谓“阳光指数”。内容涵盖国家教育考试不同类型不仅限于高考,但是以高考为主。例如,就以下四公开“招生政策公开、高校招生资格及有关考生资格公开、招生计划公开、录取信息公开”主要体现在招生政策法规等栏目中。因此,就招生政策公开方面设计政策法规的考核指标为六个等次:政策全面而且有分类的为最公开的,其次是政策有分类但是不全面的,第三是有政策但是没有分类,第四是有少量招生政策法规,第五是有少量教育政策,第六是无招生政策法规。
二、具体评价标准
(一)收费公示(占20分)此项标准体现教育收费政策的公开性如何,直接影响学校搭车收费现象,也是社会近年比较关注的问题。尽管各级教育考试主管部门有逐级下发的收费文件,但是考生和家长不知道文件内容,因此在网站等公开媒体是否公示是社会关心此项问题的关键。
(1)完整有依据10 (2)完整无依据8(3)不完整有依据6、(4)不完整无依据4、(5)无标准有依据2(6)无标准无依据0。
(二)有无商业广告(标准是按照商业广告占首页版面面积计算,首页是考生最为关心的内容,如果被广告霸占,就会侵占考试阳光信息)(10分)此项标准体现网站利用公共资源做市场赢利对教育考试宣传法规与政策公益性的侵蚀。广告越多,政策宣传越少,反之亦然。
(1)0% 10;(2)5% 8;(3)10% 6;(4)20% 4;(5)30% 2;(6)50% 0。
(三)政策法规(40分)主要涉及到阳光考试的“四公开”即“招生政策公开、高校招生资格及有关考生资格公开、招生计划公开、录取信息公开”招生考试政策法规。
(1)全而且分类40;(2)有而且分类 32;(3)有不分类 24;(4)少量法规 16;(5)少量政策 8;(6)无 0。
(四)查询系统(10分)衡量网站对资料的快捷检索能力和信息的透明性。
(1)有分类查询10;(2)有无分类 8;(3)有部分6;(4)只查成绩4;(5)只有会员查询2(6)无查询 0。
(五)信息互动(20分)主要衡量“考生咨询及申诉渠道公开和重大违规事件及处理结果公开”两方面阳光程度。
(1)全方位互动20;(2)部分网络互动16;(3)网络单向12;(4)仅有投诉信箱8;(5)有无电话联系4;(6)无信息互动0。指标设计具有个人认知性,权作它山之石,抛砖引玉。
三、降序排列阳光指数统计表
各省(直辖市)教育考试院网站阳光指数比较
序号 |
院名 |
收费 公示 |
有无 广告 |
政策 法规 |
查询 系统 |
信息 互动 |
总计 |
1 |
20 |
10 |
40 |
10 |
20 |
100 |
|
2 |
0 |
10 |
40 |
8 |
20 |
78 |
|
3 |
0 |
10 |
40 |
10 |
16 |
76 |
|
4 |
0 |
10 |
40 |
8 |
16 |
74 |
|
5 |
0 |
8 |
32 |
8 |
20 |
68 |
|
6 |
0 |
8 |
32 |
8 |
20 |
68 |
|
7 |
0 |
8 |
32 |
8 |
16 |
64 |
|
8 |
0 |
8 |
24 |
10 |
20 |
62 |
|
9 |
0 |
6 |
32 |
8 |
16 |
62 |
|
10 |
8 |
8 |
32 |
10 |
4 |
62 |
|
11 |
0 |
0 |
32 |
8 |
20 |
60 |
|
12 |
0 |
8 |
24 |
10 |
16 |
58 |
|
13 |
0 |
2 |
32 |
8 |
16 |
58 |
|
14 |
0 |
6 |
32 |
10 |
8 |
56 |
|
15 |
0 |
2 |
32 |
6 |
16 |
56 |
|
16 |
0 |
10 |
32 |
8 |
4 |
54 |
|
17 |
0 |
10 |
32 |
8 |
4 |
54 |
|
18 |
0 |
10 |
32 |
8 |
4 |
54 |
|
19 |
8 |
0 |
32 |
8 |
4 |
52 |
|
20 |
0 |
4 |
24 |
8 |
16 |
52 |
|
21 |
0 |
4 |
24 |
8 |
16 |
52 |
|
22 |
0 |
10 |
32 |
8 |
0 |
50 |
|
23 |
0 |
8 |
32 |
4 |
4 |
48 |
|
24 |
0 |
2 |
32 |
2 |
12 |
48 |
|
25 |
0 |
4 |
32 |
8 |
4 |
48 |
|
26 |
0 |
2 |
32 |
8 |
4 |
46 |
说明:资料来源:www.hao123.com/kszy.htm(各省市教育考试院网站)。统计时间到
对各教育考试院网站“阳光指数”设计目的主要有三:一是对广大考生及其家长起到信息引导作用。考生和家长通过比较发现对自身有利的信息可以及时使用,发现有悖教育公平与公正的信息可以举报,对教育考试不明白的问题可以及时沟通。二是对各教育考试院起到激励和改进作用;对于有利于管理的方法可以发扬光大,对于存在的问题可以及时纠正。三是有利于教育部教育考试中心和社会对教育考试阳光管理有基本评价依据。考试制度中的阳光信息披露制度不仅只是教育考试制度公平公正体现问题,而且也是社会和上级教育考试部门对教育考试制度的监督的过程与考试管理组织自身制度自律的过程,是教育公平在教育机会市场入学资格公平的体现,保障了教育起点的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