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套房政策适度调整?政府需要谨慎


  

   目前房地产市场的发展面临重大的政策选择,其中"二套房"政策是否会松动备受关注。1128,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说,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变化,无论是中央和地方,还会采取更有力的政策调整,来促进住房消费,包括自住和改善,在一定程度上也包括第二套住房的调整。

   我在前面一篇文章中说过( 什么时候可以买房?--至少等到二套房贷限制取消以后),在二套房贷限制取消前根本不用考虑买房,可见该政策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二套房政策的松动与否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房地产行业能否进一步活跃。但是,如何松绑?政府需要谨慎,否则可能会是饮鸠止渴,或是造成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而社会不安定,或是造成更大的泡沫而损害经济长远发展的元气。

有评论认为,二套房政策的松动是大势所趋,因为二套房政策抑制的是改善性需求,这部分需求是刚性需求中购买力最强的,据粗略估计要站到市场需求的30%以上,因此释放这部分需求对于活跃市场意义重大。

我觉得,讨论这个问题前,首先要明白,目前中国房地产业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最大的问题不是地产泡沫可能破灭对经济的损害,也不是地产发展放缓对GDP拉动的减少,而是中国贫富差距扩大后,住房作为老百姓的生活必需品,一个公用品,面临被新富阶层垄断而带来的社会不安定因素。

大家明白自来水、天然气作为公用品,不能被私人垄断而必需政府定价的道理,因为这些生存必需品如果被私人垄断,漫天要价,老百姓就不用活了,挣多少都得交给自来水、天然气供应商。不过,可能大家还没明白住房也面临这样的问题。由于中国目前贫富差距已是非常地大,即少部分人占据了大部分财富。如果这少部富人把所有的钱在今天都买成房子,目前市场上的供应估计应该远远不够。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可以简单地测算一下。2007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额29604亿元,2008年截止10月销售额17590亿元。我们就按2007年的销售额算,若认为除了当年卖掉的,还有库存够卖两年的话,则2007年底静态市场供应量约为9万亿元。目前全国居民存款约26万亿元,简单地按二八原则算,即20%的富人占有80%存款(现实中有可能还不止),则富人有存款约20万亿元,则当前市场上的静态商品房存量是不够富人来买的。同时,考虑到很多富豪的财产大部分不是存款而是股权,则富人的购买力足够垄断目前的商品房市场的。我认为这也是为什么高峰期如0607年买房需要摇号的原因,只有供不应求的东西才需要摇号,这说明就整个社会来说,目前市场上的商品房其实是供不应求的---如果富人把财富都转成购买商品房的话。

既然如此,当然应该在解决大部分人的住房问题前,对富人的商品房投资需要进行一定的限制,否则会加剧社会不稳定因素。在1998年房改前,大部分普通老百姓收入不高,但在单位里等上一辈子,大多还是能等到单位分房的,而且是在走路就能上班的地方的房子。可现在的普通人家收入水平,变成了攒一辈子的钱,也未必能买上一居室,而且是要付上一笔交通费才能上班的一居室,这就意味着自房改以来,普通人家的状况是变差了,还不如不房改。在这样的状况下,如还任由贫富分化加大下去,社会问题将更为严重。据新浪网报道(中国的基尼系数已超警戒线),中国基尼系数2005年约0.47,超0.4的国际警戒线,经过2005年来的一轮股市、地产泡沫,基尼系数今天应该会更高,而据OECD组织200810月数据,OECD国家目前基尼系数平均为0.31

因此,政府放开二套房贷前,肯定会三思。不放,当然不太符合市场规律,房地产行业将难以发展;放了,可能加剧社会矛盾。若是完全放开,结果不外乎两个,一是全民炒房,砸锅卖铁借钱卖血也得买房,房价进一步高升,最后一定会泡沫破灭,经济萧条;另一种可能就是普通人购买力不足,观望不买,房子全被富人买去,普通人最后只能一辈子租富人的房住,由于富人的购房成本不低,租金当然也低不了,普通人的生活水平会下降。从全社会角度来说,由于富人的资本全投入了房地产,没钱投入其他行业,其他行业的发展会放缓,全社会的经济活力会急剧下降。这些,我想都不是政府所想看到、所应该看到的。

我想,考虑到改善性需求的合理性,最后政府最多是出台一个折衷政策,何时出台、具体如何,不好说,我猜有可能是第二套可以,但仅限于第二套,而第三、第四、第五套就不行了,以限制投机、投资需求--其实就算如此,也还是会有很多漏洞可钻的。等过了些年,大部分80后这波高峰期出生人口都有房子了,人口也不再增长了,再放开对房子的投机、投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