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第二次心理地震


[年终,答谢开始,大家对目前的"中国魅力50人"展开激烈的讨论,从中知道大家对我的认可,我表示由衷得感谢.其实,这不是我个人,而是一个团体,甚至是一个政党.我之所以被大家认可,是有一定的道理,比如:抗震救灾,医疗改革,这些都是民生的问题..]

 

谨防第二次心理地震

 

    最近,国际华人医学家心理学家联合会邓明昱博士给我发来一封关于“地震7个月后,灾区群众的心理自助简易措施”的邮件,他给我列举了四川灾区最近两个多月来发生接二连三的自杀事件,令人扼腕!其实,我也有一点心理障碍,我在一次感恩会上"泣不成声","语无伦次". 

10月3日,北川县农办主任董玉飞在自己的住所自杀身亡;

10月18日,都江堰受灾伤员罗桂琼在成都市第二医院外科大楼12楼跳楼自杀身亡;

11月11日,安县花荄镇雍峙村村民陈开华在父亲坟前上吊自杀;

11月15日,北川县擂鼓镇男子杨俊在家中杀妻后自杀,夫妻二人相拥离世;

11月19日,绵阳市政府办人事教育处处长何宗华从绵阳市宇隆大厦15楼跳楼自杀身亡;

12月5日,北川邓家海光村村民朱华会在家中上吊自杀;

12月10日,绵阳海天公司职工赵学亮在绵阳市中心医院4楼跳楼殒命。

 

     邓明昱教授,医学博士(MD)、健康科学博士(PhD)。四川人,国际著名华裔心身医学专家。国际心身医学院(ICPM)院士、美国心身学会(APS)执委、国际华人医学家心理学家联合会(IACMSP)理事长。1984年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1987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研究生班。从业20多年,有丰富的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康复经验。曾参加过多次大型灾害后的心理救援工作,包括:1988年重庆“118”空难,1994年海南地震活动高潮期,1998年夏季的中国特大洪灾,2001年美国纽约“911”事件。四川“512”地震的第二天,就动员IACMSP全球的华裔专家,投入灾后心理救援和心理康复工作,多次率团到灾区。   

 

    自杀危机,是心理急诊中最严重的危机之一。尤其是在各种大型灾害后,发生的比例较高。上述自杀事件,原因很多。但心理障碍是客观存在的。国际华人医学家心理学家联合会(IACMSP)于6月至10月,派出了四个心理援助的海外专家组到川震灾区,掌握了灾后心理康复的第一手资料。在灾区进行心理督导和培训时,他们就反复强调:要防止心理障碍最严重的两种危机:自杀和伤人

 

    地震是一个灾难性的创伤性事件。在导致的各种心理障碍中,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最严重、致残性较高、目前没有很好治疗办法的精神障碍。它是一种延迟性、持续性的心身反应,而且自杀的危险性很高。毫不夸张地说,PTSD对人的危害程度不亚于癌症和艾滋病。目前,灾区民众面临着第二次心理地震!心理康复工作必须下到基层。由灾后各种心理障碍(包括PTSD)引起的自杀风险已逼近灾区!这是一个严峻的事实!预防自杀,是灾区心理卫生的极为重要的工作。因此,我们的社会包括我们的政府在重建幸福家园的同时,更要建设好灾区人民心理家园。

 

    一、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主要表现:

    1、反复发生闯入性的创伤性体验重现。这种重现不是自己有意识要去想的,而是病理性重现、梦境,或因面临与刺激相似或有关的境遇,而感到痛苦和不由自主地反复回想。

    2、对创伤伴有的刺激作持久的回避,对一般事物的反应显得麻木。有脱离他人或觉得他人很陌生的感受,对未来缺乏信心。

    3、持续的警觉性增高,表现为睡眠障碍、易激惹或易发怒、难以集中注意、警觉性过高、有过分的惊吓反应。

    在上述三个主要表现的基础上,还有一些严重的情绪障碍。如抑郁、焦虑、痛苦、恐惧、失眠等。如果一个人有精神障碍的家族史与疾病史、童年时代受过心理创伤、性格内向及有神经质倾向、在地震前后遇到其他负性刺激的事件,则容易患PTSD。

 

   国际华人医学家心理学家联合会邓明昱博士给我们的建议是:

 

    二、掌握一些自我心理保健知识

   1、了解PTSD的知识,请了解你不是孤立无援的、脆弱的,或者失常的人;你的反应是人类对于灾难的正常应激机能。

   2、要和亲人、朋友、医生、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师讲述你的感受和症状,不要把痛苦藏在心里。

   3、与其他有心理痛苦或PTSD状态的乡友同事、或PTSD患友建立联系,彼此支持。

   4、能够意识到自己出现紧张、抑郁、焦虑的症状了。

   5、你可以用洗澡、听音乐、深呼吸、沉思、瑜伽、或锻炼的方式来放松自己。

   6、你也可以更投入地工作,或参与社区活动,转移注意力。

   7、千万不能靠喝酒、吸毒、吸烟等方式来逃避创伤带来的心理痛苦。

   8、要有健康的饮食、饮水习惯,要保证足够睡眠。

   9、PTSD或抑郁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自杀的念头。当你一旦有这种念头时,要及时告诉你信任的家人,朋友,或医生。

   10、当上述的方法不再有效控制你的症状时,你应该立即向专业人员寻求帮助。

 

     对最早参加抗震救灾的各类人员的心理干预同样要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