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曲 让地球村一起联想


  “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多年前的一句经典广告语,让国人记住了联想。改革开放30年,见证了国计民生的沧桑巨变,也见证了联想这个发源于中关村的IT传奇。全球IT业风起云涌,几多豪杰,而联想非但20年屹立不倒,迈开了自己全球化的脚步。从中科院计算所的一间传达室,到今天覆盖全球166个国家的跨国公司,联想无疑是中国企业做大做强、走出海外的典型样本。在联想的数十年发展中,尤以近年国际化战略目标的达成最为引人注目。


序幕:交棒 以国际化突破增长的天花板


  杨元庆自1994年出任联想微机事业部总经理以后,他就一直领导着联想PC这个重要业务的发展。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在IT产业竞争升级的白热化情况下,杨元庆再次临危受命,从柳传志手里接过刻有“联想未来”四个字的牌匾,在担任联想集团总裁兼CEO的同时也担负起了整个联想集团的未来。接棒之后,联想如何开局?对这个局的正解不仅仅来自对手,更来自公司上下无时无刻传递出的压力。经过了最初多元化的辗转后,杨元庆领导着联想人上演了国际化三步走的精彩大戏。这出戏,也因为联想成功跻身全球500强,在中国企业的国际化领域最为人所称道。


  联想真正的国际化脚步始于2003年,也正是杨元庆开始登上联想的历史舞台之初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一个地地道道的开局之惑。


  交棒之后,联想内部都看着杨元庆的一举一动,暗流涌动,一旦走错一步,就是大错。在外,此刻的联想,依旧是中国IT厂商中的大佬,但危机四伏,随着个人电脑在短时间内的迅速普及,联想在面临的是机遇,同时还有挑战,国内市场烽烟四起,国外企业如狼似虎,对中国市场这个大蛋糕垂涎欲滴,国内新兴企业群雄逐鹿,一个个都把目标放在了领军的联想之上。


第一幕:换标 为国际化扫清障碍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对联想来说换标是一步险棋,一着不甚,十多年的成果将毁于一旦,同时也是一步妙棋,狭路相逢勇者胜,看你如何去运筹帷幄了


  联想和它的新舵手杨元庆明白,破局的关键之点是国际化。只有参与全球化的竞争与创新,才能让联想用全新的姿态和生命力来迎接挑战。而选择换标,让“Lenovo”代替已经被人熟识的原有英文标识“Legend”,无疑是一场冒险。从历史上来说,更换标识而成功的企业可谓寥寥,而对于内忧外患交迫的联想来说,此时换标可以用冒险二字形容。然而在杨元庆看来,Legend在海外市场被注册的太多,而联想在国外发展就一定要有一个能受到法律保护、能合法销售产品的商标。这个联想自己创造的单词Lenovo可以是一个突破口。Lenovo由Le和novo组成——Le取Legend的字头,novo在拉丁语中则意为创新。杨元庆希望联想把自创的名称在全球各地打响。


  为了让减少换标的内部阻力,杨元庆立下了军令状,换标之后的三至五年内,联想销售额中25%-30%的比例来自于海外市场。要知道,当时联想只有5%的收入来自海外,对于外界来说,杨元庆的想法可谓是天方夜谭,然而事实证明杨元庆是对的,换标之后,联想拥有了全球独一的面孔,全球化的视野由此开阔,军令状也随即成为现实。然而,换标还只是联想国际化的一个序幕。


第二幕:奥运 借“东风”打造全球拓展平台


   如果说换标为联想取得国际化的通行证,那联想要想扬帆出海,还需要一个契机,而奥运恰好是一个绝佳契机。


  换标之后的联想尽管走向了成功,但还远未达到杨元庆的战略构想,而奥运会的成功申办不仅让国人欢欣鼓舞,也让联想找到了打开国际化市场的突破口。


  2004年,签约奥运为联想获得了塑造全球品牌的舞台。作为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联想获得在全球范围内使用奥林匹克知识产权的一整套权益回报,同时,TOP伙伴享有在全球范围内产品、技术、服务类别的排他权利。得以在2005年至2008年的四年间,为2006年都灵冬季奥运会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及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奥委会及奥运代表团独家提供台式电脑、笔记本、服务器、打印机等计算技术设备以及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这让联想在全球市场上拥有了奥运品牌的独占性优势,对它的全球化进程无疑是一个极大的跃进。而联想光靠奥运品牌来拓展市场当然不够,如何服务奥运,借奥运品牌出海,成为了它奥运战略的关键。


   以北京奥运为例,2008年8月,作为北京奥运会的计算技术设备独家提供商,联想以3万件包括服务器、笔记本、台式电脑、打印机在内的技术设备,构筑了北京奥运信息系统平台,覆盖计时计分系统、评论员信息系统、赛场成绩系统、比赛管理系统等七大核心领域。它如同北京奥运会的“神经系统”,维持着奥运会繁杂的赛事运营和组织管理工作。奥运会的每一个信息数据,都被联想设备及时地记录、存储和传输。一支580余人的联想奥运技术服务团队,坚守在各个奥运IT技术岗位。


   这一切得到过奥运官员的高度赞誉,国际奥委会首席技术官Jean-Benoit Gauthier对联想这家来自于中国的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给予了高度评价:“签约TOP四年以来,联想为奥运会提供的卓越产品和优质服务让我印象深刻。2006年和2008年,联想以零故障的优异成绩分别成功支持了都灵冬奥会和北京奥运会,为奥运会的信息技术服务工作树立了新的标杆。”


  签约奥运TOP的四年,联想用高品质的服务证明了其全球化的实力,奥运也反哺联想,将都灵冬奥和北京奥运中联想“零故障”的优异表现,通过奥运平台,在全世界充分宣扬,也让联想的品牌在全球声誉日隆。“道琼斯观察”和“全球语言监测机构”等第三方机构的调查数据显示,联想奥运营销的表现,在本届奥运会众多全球合作伙伴中居于领先地位。美国《商业周刊》的调查显示,全球已有53%的受访者认为联想是新兴国际品牌中的佼佼者。但品牌营销和体育营销仍只是展示联想全球战略的软实力,一种品牌战略,但要想真正在国际市场腰板儿硬,说得起话,还需要有“硬通货”的支持。


第三幕:并购 天时地利人和一样不缺


    对联想来说,换标是地利,让它得到了门票,奥运是天时,让它得以入场角逐,而并购IBM PC业务则是人和,让它站在蓝色巨人的肩头,赢得了全球消费者的心


  2005年5月,联想与IBM PC业务实现了整合,全球PC产业鼻祖和中国PC之王的梦幻组合、一个年营业额超过130亿美金的全球第三大PC提供商——新联想正式诞生。新联想同时拥有Lenovo和原IBM的Think品牌,拥有19000名员工,整体营业规模达到130亿美元,正可谓是一个庞然大物。而并购IBM的全球PC业务,则给了联想全球战略一个最坚实的硬通货,也为联想充分发挥奥运平台的作用。依托获得的IBM品牌5年的使用权和Think品牌永久所有权,从而能够很好地防范客户和品牌价值流失的风险并最终在07年顺利地从IBM手中承接了各个区域的销售和客户,则让联想在国际化道路上实现了实质性的跨越。自此,联想不仅获得了IBM PC强大的技术和分布全球的分销网络,并获得IBM著名的“Think”商标的永久使用权。此次并购,联想向国际化迈出一大步,


   取得了世界PC行业第三的地位。有了充足的底气,2005年9月30日  联想公布新的全球组织架构,原“联想中国+联想国际”的横向架构被打破,代之以“全球产品部门+全球供应链部门+全球销售部门+全球研发”的纵向架构,3个研发中心成品字布局,4个运营中心、10个生产基地、66个分支机构使得联想辐射全球166个国家和地区,也使得联想在全球化运营成本上得到了最大限度的降低。全球架构的调整是联想整合IBM PC业务的关键步骤,使得联想完全合二为一,成为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公司。

 


   这都走过了奥运,联想的全球化战略也即将进入一个新的起点,未来的联想将何去何从呢?愚以为,软硬条件皆以成熟的联想此刻已经成为了一个攻守兼备的国家化企业,作为中古IT业的鼻祖、领军旗舰,联想今后的道路应该是用最强劲的实力去和其他国际化IT企业较量,我们所看到的联想,在某种程度上,产品依旧单一,仅仅是IT的一小部分,而联想要想在未来有更大的扩展,最关键的就是在产品线上的扩张,随着人们对IT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和IT业扩张的需要,更多更新的计划要应用进来,从而让联想不仅仅是重拳出击,在PC行业稳扎稳打,更要其他领域有所作为,这样才是真正的IT企业全球化之路,现在联想有了实力,剩下的就是看它如何让自己的实力得到充分发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