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到报道,称有市民欲自筹资1000万力挺董文华上春晚。初看题目觉得惊叹,难得董文华离开这么多年还有如此忠实的粉丝,且经济实力如此强大,实属难得。
再看报道内容不觉哑然。来这位普通市民的1000万想这样得来:关于筹资1000万元,刘春龙说,他要拿出注册的、涵盖十几种刀具的“daolang”商标与刀具生产企业进行合作,甚至不排除直接把“daolang”这一商标转让给刀具企业。“daolang”商标的转让费不低于3000万元。刘春龙给这一商标标出天价,是因为2005年新疆有人将涉及酒类的“刀郎(听歌)”商标报价3000万元予以转让。
事件到此可以明了了,什么力挺董文华,什么春晚,说白了就是为了卖商标。当然注册一个商标付出了时间与脑力,也是智慧的结晶,在合法合理的情况下将之卖出是无可非议的,但漫天要价和胡乱炒作则令人反感。而且这种自行高估的价格往往有价无市。据中华商标超市网(http://www.gbicom.cn)统计除个别商标外,自行定高价,动辄叫价百万以上的商标很多都频频流产。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首先要分析消费者心态,企业选择购买一个转让商标无非是以下几种动机,1,为了方便快捷减少风险。因为用三年时间来等一个商标对很多企业来讲是不现实的,时间就是金钱,企业更重效率。2,待转让商标很适合自己的产品或经营特征和企业自己的构思不谋而合。3, 企业扩大自己的品牌库储备,需要购买商标。
根据中华商标超市网根据历年来(http://www.gbicom.cn)成交量统计,我们发现,这个交易市场中,很多企业十分看好的是价格在10万元以下的商标,尤其是中小企业。企业购买商标第一步会看中文名称,然后会看图形、logo,在市场上好推广的商标比较受欢迎。大多数意向买家更加注重商标的实用性,这样的商标容易成交。
所以靠注册一个商标喊出上百万上千万的标价想着卖出后一夜暴富,概率是有的,但极低,如同中大奖。所以呢,更接近现实定出合理的价位,才更容易被买家接受从而杜绝有价无市的现象,不使自己的劳动成果付诸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