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有光的潇洒 与 季羡林的烦恼


2008年学界万象综述之二:


周有光的潇洒 与 季羡林的烦恼


谭汝为

 

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的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先生,已103岁了。去年,他的四卷本《周有光语文论集》获“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特等奖”。在获奖感言中,老人说:“我的孙女在小学时对我说,爷爷您亏了,您搞经济半途而废,搞语文半路出家,两个半圆合起来是一个零。我今后要再次从零做起,好好学习,老当益壮,赶上时代。”幽默的发言赢得全场持久的掌声。周有光83岁时“换笔”,改用电脑。在100岁、101岁、102岁时,均有著作出版。现在老人生活能自理,每天读书看报著文会友,笔耕不辍,仍在快乐地工作。周有光头脑之清晰,语言之流畅,记忆力之强,思想之活跃,令人惊叹!老人家已成为中国学界备受尊崇和关注的一道艳丽霞光。

  

     天津语言学界代表前往北京为周有光103岁华诞祝寿时,曾献上笔者撰写的《周有光礼赞五首》,其第一、二首写道:“学界尊崇周有光,霁月情怀澄海江。初由经济入语苑,遍及社科气礴磅。当年制定拼音化,鼎故革新功四方。百岁千篇文思涌,椽笔丹心撰华章。”“横击键盘呈锦绣,纵论文史传芬芳。历练人生襟怀广,谙熟环球宝鉴张。见识文胆堪标举,铁肩妙笔思兴邦。放眼全球谱钟吕,羞煞群儿书鸡肠。”周老感谢学界同仁的关怀,他意味深长地对天津学者说:“以前,都是从国家角度看世界,所以观点各不相同。现在,应从世界角度看国家,就可以探求一致的观点了。”

 

由乐观潇洒的周有光,我想到另一位学界老人季羡林。2008年,网上对《季羡林生命沉思录》的热议,以及关于季先生个人书画藏品失窃的传言,人们将目光投向年近百岁的季羡林先生。温家宝总理到医院看望季老时,季老说的两段话给人印象颇深,第一句是:“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后半句留下耐人寻味的想象空间。另一句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是对东西方文化未来趋势的预测:“世界文化的接力棒将传到东方文化手里”。对于这两段话,见仁见智,争论不休。本文不拟详论。

 

季羡林先生丢画事件和换秘书风波,扑朔迷离,真像难辨,引起热议。人们惊讶,在大师宽容情怀的侧面也有凄凉与无奈,在炫目光环的背后也有幽暗阴影。好在大师山高云淡,但愿俗务不要侵扰太多。其实,我们不妨把老先生视为一位寻常老者,其真知睿智与常人情怀相济并存,生活中既有崇敬的簇拥,也有凄凉的寂寞,这才是平淡的生活,才是真实的季羡林。

 

“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祝愿季老健康长寿,来年有个宁静平淡的好心情。祝愿周老健康惬意,笑口常开,每天迎着阳光在电脑前构思撰文。新年将至,明年112日,在周老104岁华诞时,我们再去北京,为先生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