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书针” 的道理


“订书针” 的道理

 

昨天电视上听到一段关于“订书针”的话:“两个细细的铁丝,为何会穿透一百多页的纸张,将之订成册?是力量集中在钉尖上的缘故。”今天,已是27小时过去了,“订书针”的话还在脑子里漂来漂去。但记不得是在那个电视节目中留下的印象了。边敲边想,将上面几行字敲出来了,才想起是昨天早晨0625刘慵《谈超越》中所讲的一个事例。

 

近一阶段,有好几个多月吧,周一到周五早晨0625的电视节目,是台湾的刘慵在那儿主持。看着看着,就看烦了。先是对刘慵吊裤领带的衣着有点讨厌,后又对他那“娘娘腔”,有点不入耳——如个婆娘似的絮絮叨叨一阵子,实在烦。虽说,刘慵先生讲得都蛮有道理。但是,有道理的话,也不见得能吸引住人!大道理,听多了尚且感到烦,况且刘慵天天讲的都是小道理呢。

 

天下好话佛说尽。这经那经,小和尚念久了,尚且是有口无心。流不进观众心田的道理,再精彩,也是废品。

 

0625的电视节目,还是傅佩荣讲得简洁有味——引经据典,用当今的语言事例,娓娓道来。短短几分钟的节目结束了,听者往往还在回味,甚至于回味良久。

 

不喜欢归不喜欢,收看了几个月刘慵的节目。收获还是有的——“订书针”的道理,对我不是也有所启发吗?一个物品,小到钉书针,有用,无用,关键在于能否集中力量.能集中力量,它就是有用的.不能集中使用力量,它就是无用的! 

一个人,也如同一—纤细的一根“订书针”,能集中自己的精力,也就可能订成一本书,对他人对社会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