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世英彩


佛学上有一句:“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大意是:透过一朵花可以看到整个世界,一片叶子就能代表整个菩提。 反映了生命永恒存在、亘古不老的原始哲学。

 

对过往历史文明的探寻终究要依仗文字。器物的功效相对却贫乏的可怜。

 

SOHO是个小世界。类似固定的舞台。大幕拉开,角色在上面尽力的扮演,观众欢呼喝彩。散场,独留回忆。 无论台上台下。

 

搭台子的人左顾右盼。想到了小刊物。尽管描述的只是小世界。

 

阅读的习惯慢慢在改变。却不自知。从初始左右翻页,到随着电脑屏幕上下移动。消失的更多。 纸张的质感。 纸墨的味道。捧在手里的温暖。书架上的视觉安全感。随身携带的方便性。

 

一日登陆Sohu。 发现邮件由于很久没有查看。邮箱被清空。 电话过去吵了一通,无果。 因为记忆断了。那些多年前活生生的文字,图片,感动! 而后长时间的沉浸在由此虚幻感引发的惆怅中。 

 

还好书架上的它们坚守着对记忆的承诺。 赶紧翻看留白处写下的心得。 渴望找寻回忆。

 

村上春树说:回忆会从内侧温暖你的身体,同时从外侧剧烈切割你的身体。 也罢,也罢。

 

少年时代。 精神充实。 只靠两本杂志。《读者》。《青年文摘》。  阅读的内容忘却。但渴求了解外面世界的好奇心让人印象深刻。

 

那日获得人生第一份稿酬。零星碎想变成印刷文字的成就感让人飘然。 遂鼓动周遭一干同僚开始写作,并勾画美好未来。

 

文字是信息共享交流的介质。遗忘的光速让人产生幻觉。遗忘竟然成为时髦。无论是对故人,故事。尝试文字的愿望是留住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曾经。

 

无畏在特定年龄段表现的出乎意料。一如封面上的张扬和含蓄。表达着封面背后群体的辩护。

矛盾的词汇组合反应了挣扎着的心理。

 

历史在反复。即使发生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

 

1967年,美国陷入越战泥潭不能脱身。拳王阿里拒绝服役以表对战争抗议。他一时听到四面楚歌。被剥夺拳王头衔。被判需服刑五年。大众谴责之为卖国贼。似乎不置之于死地而不爽。然而,美国60年代解放运动旗手男性杂志《Esquire》以阿里为封面,为之辩护。这篇美国杂志历史上的经典作品影响了民众对阿里逃逸的重新认识。四年后,美国最高法院依据投票宣布阿里无罪。判决意见书指责司法部违背了“个人对自我行为自由选择”这一基本宪法原则。41年过去了,这都是历史。

 

这样的类比反映的是一个人的野心。

 

史学家唐德刚先生说,如果普通人都能把日常的所思,所触都变成文字留下来。对未来的人类将是美好的财富。

 

精世英彩就算是一种无畏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