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银行信贷改革之路


  重庆银行信贷改革之路

  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一般在70%以上,信贷业务成为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另一方面信贷风险控制是商业银行的核心问题,也是商业银行能否稳健运作的关键。因此完善信贷管理,控制信贷风险是银行快速、稳健发展的重要保证。重庆银行从2003年底开始了信贷改革的探索之路。

  一、信贷改革的背景

  重庆银行是由重庆市内37家城市信用社及重庆市城市信用联社的基础上改组而成,由于信用社时期风险意识淡薄,管理松懈,使得重庆市商业银行在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信贷管理方面存在许多缺陷:一是没有建立完善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审贷分离不彻底,信贷放款审查、法律审查缺位;二是信贷管理制度不完善,授权管理不明确,全行缺少指导性的管理办法,信贷操作缺乏有效的制度保证;三是信贷审查手段落后,没有建立风险量化指标,识别、计量信贷风险的手段落后,贷款审查只能依靠个人经验和业务水平;四是贷后检查环节薄弱,贷后管理不规范,很少对客户进行贷后跟踪和检查,信贷档案管理不规范,部分重要信贷档案甚至丢失;五是信贷管理电子化水平低,没有建立信贷管理系统,总行无法掌握支行的信贷情况,各项信贷统计只能依靠记忆、手工操作或向支行电话查询,管理手段落后;六是信贷人员少,素质低,业务水平参差不齐,不能满足重庆银行发展的要求。

  由于存在以上问题,使得重庆银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信贷管理薄弱,效率较低,不良贷款占比长期居高不下,中长期贷款占比、大额贷款占比超标,信贷业务规范不能完全适应实际工作需要。总行行领导对此非常关注,在2003年底天赐温泉渡假村召开的务虚会上,总行决定进行彻底的信贷改革,同意了《重庆市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明确了信贷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并提出了全行信贷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遵循信贷管理的基本原理,建立起高质、高效、科学的信贷运行系统,真正实现横向平行制衡和纵向权限制约的审贷分离、民主决策、专职审贷的管理机制。从此拉开了重庆银行信贷体制改革的序幕

  二、信贷组织架构和信贷流程再造

  2004年初,信贷管理部按照《重庆市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的实施步骤,提出了重庆银行信贷组织架构和信贷流程的改革方案:按照审贷分离、平行制衡的原则,从信贷管理部内分离出风险控制部,风险控制部负责贷后管理、信贷统计等工作;在信贷管理部内部设立贷款审查中心,并增设放款管理中心,使贷款审查和放款审查相对独立;在总行设立法律事务部。该方案在2004年翠湖山庄召开的务虚会上获得通过。重庆银行开始了整个信贷组织体系和流程的再造。2005年,信贷组织架构的改革进一步深化,在总行设立了由专职人员组成的授信审批委员会。经过两年的努力,重庆市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各部门分工更明确,专业化程度更高,基本形成了审贷分离、民主决策、专业审贷的科学化信贷管理体系和信贷流程。

  三、信贷制度的清理和完善

  在对信贷组织架构和信贷流程进行改革的同时,2003年底信贷管理部开始对信贷管理制度进行清理完善。首先规范了重庆银行信贷业务的授权授信,先后印发了《重庆市商业银行授信业务统一授权管理办法》、《重庆市商业银行法人客户统一授信管理办法》、《重庆市商业银行授信业务授权工作流程》、《重庆市商业银行关于低风险业务授权的通知》、《重庆市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管理办法》等相关授权授信文件;其次制订了一系列信贷业务品种的管理办法,包括《固定资产贷款管理办法》、《流动资金贷款管理办法》、《房地产贷款管理办法》、《委托贷款管理办法》等业务管理办法。据统计,从2003年底至今,总行信贷管理部共印发各类信贷管理相关文件共40余份。由信贷管理部牵头,多个职能部门合作,经过大半年的努力工作,重庆银行历史上第一部、共计12万多字的《重庆市商业银行信贷工作手册》于2005年8月问世,该信贷手册全面介绍了重庆银行的各类信贷产品、信贷操作流程、信贷担保规定、信贷资产管理等方面内容,改变了重庆银行一直没有一本全面的信贷业务操作规程的状况,对提高全行信贷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规范信贷操作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四、信贷操作的规范

  从2003年底开始,重庆银行加大了信贷操作的规范。

  一、规范了支行的信贷操作。首先在支行设立审贷小组,印发了《重庆市商业银行支行(部)授信审查小组议事规则》,对支行授信审查小组的议事规则进行了规范;其次对支行信贷业务上报资料进行了规范,并正在修订重庆银行的贷款调查报告的标准格式;另外还印发了《重庆市商业银行信贷档案管理办法》、《重庆市商业银行抵押资产评估工作管理暂行办法》,对支行的信贷档案管理和抵押资产的评估进行了规范。

  二、规范了信贷管理部的信贷操作。首先在信贷管理部审贷中心实行审贷人员行业分工制,实现了审贷专业化,2005年10月又进一步实行了授信业务独立审查(批)人制度,由独立审查(批)人对授信业务独立审查或审批;其次在设立放款管理中心的同时,印发了《重庆市商业银行公司信贷业务放款管理暂行办法》、《重庆市商业银行信贷管理部放款管理中心内部管理细则》,对放款管理中心的业务操作进行了规范。

  三是成立了专职人员组成的授信审批委员会,印发了《重庆市商业银行授信审批委员会工作规则(试行)》和《重庆市商业银行授信审批委员会工作流程(试行)》,对授信审批委员会的日常工作进行了规范。

  五、信贷管理系统和评级系统的诞生

  重庆银行信贷管理电子化一直是一项空白,全行信贷整体运行情况以及各类信贷统计只能通过电话查询、手工汇总等原始手段来完成,导致统计出来的数据不准确,总行对全行信贷情况不能准确掌握。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在总行行领导的关心下,由信贷管理部、科技部牵头,从2004年初开始了重庆银行信贷管理系统的开发工作。通过一年多的艰苦工作,重庆银行信贷管理系统于2005年4月正式上线。通过信贷管理系统,信贷业务的审查审批可以更快捷的处理,同时能更准确、完整的获取信贷数据,为提高全行信贷管理水平和科学决策水平、完善风险控制手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重庆银行信贷管理电子化进程开了一个好头。

  在开发信贷管理系统的同时,重庆银行开始着手信用评级系统的开发。由信贷管理部牵头,通过向其他先进银行学习,并邀请专业的财务咨询公司的参与,信贷管理系统终于于2005年3月正式启用,重庆银行真正意义上拥有了自己的信用评级系统。通过该系统,可以对重庆银行公司客户的信用状况、经营情况等进行较为实际、准确的评估,以风险分类的标准衡量潜在客户,优化客户选择;以评级结果作为风险识别基本标准,为信贷评审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依据。

  六、信贷队伍的加强和培养

  信贷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执行效果的好坏,因此全行信贷人员作为信贷改革的具体执行者,业务水平高低和信贷政策掌握程度至关重要。从2003年底至今,信贷管理部一方面通过行内招聘、行外引进等多种方式,吸纳了信贷专业人才8人,使总行的信贷管理部人员增加到现在的14人,建立了一支强有力的信贷管理队伍;另一方面加大了对全行信贷人员的培训力度,总共举行了全行性的培训活动6次,小范围的培训10余次,培训范围涉及信贷调查审查、放款管理、贷后管理、信贷管理系统、信用评级系统、法律常识、会计常识等方面。通过这些培训,全行信贷队伍得以逐渐壮大,信贷人员的业务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信贷改革有了较充足的人力资源保证。

  七、信贷结构调整的实施

  2005年初,信贷体制改革推行了一年时间,全行的信贷管理面貌一新,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但重庆银行信贷的结构性矛盾问题仍然突出,大额贷款占比、中长期贷款占比、部分行业的占比严重超标,贷款集中度风险、流动性风险严重威胁重庆银行信贷安全。因此在2005年第二次行务会上,总行行领导将信贷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中小业务作为重庆银行信贷工作的重点。信贷管理部按照行务会的要求,努力推行信贷结构调整的,拟订了《优化和调整信贷结构工作实施方案》,落实了结构调整的分期目标,每月编制《信贷分析报告》,对重庆银行信贷运行情况、存在问题及时分析并想法解决;同时通过最大十户贷款余额占比、中长期贷款占比等一系列的信贷管理指标,对重庆银行信贷结构进行调整。通过近一年的努力,重庆银行的信贷结构调整已初见成效。

  八、建立和完善信贷资产监控制度

  2005年初重庆银行加强了信贷资产的监控,一是在信贷管理部实行了支行片区管理的信贷审查人员分工负责制,对到期贷款提前2、3个月进行提示和催收,并定期召开信贷专题分析会,落实信贷计划执行情况;二是制定《严格控制新增不良贷款的工作措施》,在全行建立重大信贷风险事项报告制度,信贷各环节在获得贷款风险预警信息并采取积极措施的同时,及时向上级部门及责任人报告,将风险和损失降至最低限度;三是加大了稽核检查力度,信贷管理部分别于2004年7月和2005年11月对所有支行进行了信贷业务大检查,同时风险控制部、个人部、稽核部加强了对支行的信贷工作的日常检查,并按照《重庆市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主责任人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的规定,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

  通过近两年的辛勤工作,重庆银行的信贷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已初步形成了现代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雏形,拉近了与先进银行的距离,为重庆银行快速、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一是规范了信贷调查、审查、审批、发放和贷后检查等信贷全流程;二是形成了从支行到信贷管理部、贷款审批委员会一套完整的信贷管理体系;三是提高了风险防范能力,通过认真审查,否定了麦克医药、长江水运、重庆实业、宗庆摩托等风险客户的融资需求,有效的保护重庆银行的信贷资产;四是加强了放款审查和法律审查,对填写合同、落实贷款审批条件、办理担保手续等方面进行了认真审核和规范,有效的防范了操作风险;五是通过认真落实重庆银行的整体发展规划,积极与营销部门的联动,有效的发展了如重钢、重啤、庆铃等一大批优质客户。

  信贷体制改革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重庆银行的信贷改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信贷管理仍然还存在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一是信贷风险体系需要完善,各部门的职责需要重新界定,信贷各环节的横向制衡、纵向制约需要加强,全行的信贷流程也需要完善;二是需要明确重庆银行客户的进入、退出标准,完善信贷调查和审查的标准格式;三是信贷结构性矛盾、流动性风险仍然存在,还需要坚定不移的进行信贷结构调整,将中小客户、个人客户作为重庆银行工作的重点;四是重庆银行信贷风险计量和定价体系还更不上发展的需要,需要尽快完成信用评级体系的完善、风险度计算、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的测算等工作;五是对中小企业、个人客户的信贷支持手段和配套政策还需完善,需要进一步探索中小客户信贷业务的授权和审批流程;六是继续加强全行信贷人员的培训,尽快提高信贷人员素质和业务水平;七是需要加强信贷电子化、科学化的建设;八是需要建立良好的信贷文化,努力做到风险防范和业务发展的有机统一。

  重庆银行的信贷体制改革任重而道远,需要全行上下的共同努力。但我们坚信,只要坚定不移的沿着改革之路走下去,重庆银行高质、高效、科学的信贷运行机制一定会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