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市场经济竞争加剧,学习培训之风在企业里盛行。不学习只有被淘汰,“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但关键是学习什么?怎么学?怎么能转换成生产力,为企业创造出更多价值?
在某些企业的某些经理存在着这样一些现象:不无选择的到处学,现在流行什么学什么,花费巨资到北京、上海一些大城市学,中层干部、基层员工都学,不学习、不爱学习都成为被批评的对象。因此,某些今天学“少林拳”,明天学“武当拳”,到最后自己的拳“四不象”,不知道该怎么出拳,成了“邯郸学步”,不知道该先出左脚,还是右脚?而评价结果是学的东西是否有效,有多少转换成价值。
首先,应该有选择性的学习,而不是不加选择的都学。目前用的着的先学,暂时用不着的往后放放,用“功利”的心学习,围绕着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分层次、分职能、分步骤的学习,培训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学以致用。
其次,学的东西实用性、实效性是最主要的,“花拳绣腿”“中看不中用”,空的理念“落地无门”,人们不知道怎么操作也不行。理念要有,工具实操性的也要有,“招式”不能是“花架子”,实用,能“防身键体”,提高自己的境界。
再次,不能照抄照搬别人的东西。不同的企业,不同的行业,不同的环境,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的素质基础,不能模仿别人的“招数”,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创出自己一套独特的“拳路”,“适合”做好,实用最好,关键是解决问题实现企业目标。
最后,夯实自己的管理基础,建立好自己的管理体系,练好自己的基本功,“马步蹲桩”,“抖擞筋骨”,结合着实用的招式才能发挥威力。企业基础不牢固,撵时髦,学些“花的招式”解决不了问题,因此,管理不能“撵时髦”,人云亦云,“有自己的小九九”,自己的“体质”如何自己最清楚,走一条自己的路,“打一套自己独创的拳”,“不要忘了自己是谁”,提高自己的“功力”和管理水平,实现自己的目的。
消化学习的东西,加快转化价值的步伐,“聪明的学习”,练就自己的一套“迷踪拳”,实现学习的真正目的,为企业创造价值才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