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启瑞《病说》的积极意义


  《病说》(清)龙启瑞

  客有患郁湮之疾者[1],龙子过而问焉,见其兀然而坐[2],偃然而息[3],日饭三鬴[4],食之尽器。龙子曰:“子病乎?”曰:“病矣。”“然则子何病?”曰:“吾苦腹疾而事圊焉[5],医者治之,三月而不效,吾忧之不知所出,辍吾业以治之,则疾益以剧。”

  龙子喟然叹曰:“吁!吾乃今知子之诚病也。夫子之所谓腹疾者,是特饮食寒热之为患也[6]。而丰而食焉[7],而华而色焉[8],乃其根柢固,莫之能蠹也[9],俟之而已;而遂废而事,而日稿而形[10]。荧而心[11],终日慱慱[12],若大难之将至者,是子之神先敝也。疾何与焉?夫万物生于神,养于神,故神聚则强,神王则昌[13],神衰则病,神散则亡。是以啜糟之夫[14],卧之颠崖之侧而不堕者,其神全也;嫛婗之子[15],遇猛虎则折三尺之莛以殴之[16],虎犹不害。何则?心忘乎物,则物莫之能贼也。今子未甚病也,而日以病为忧。夫忧者,实病之所从集也。子盍朝作而于于[17],夜瞑而蘧蘧[18],无怀无惟[19],以宁子居,疾其庶有瘳乎[20]!”

  客曰:善!将从子之言。”三日试之,其病良已。

  【注释】:[1]郁湮:即郁病,因心气郁结引起的病愈。[2]兀然:昏沉的样子。[3]偃然:仰卧的样子。[4]鬴(fú):同釜,古代的一种锅。一说鬴是量器,一说鬴是六斗四升。此处言其食欲旺盛。[5]事圊(qīng):爱上厕所。圊,厕所。[6]特:仅,只。[7]而:通“尔”,你。[8]色:气色。[9]蠹(dū):损坏,侵蚀。[10]稿:通“槁”,枯槁。[11]荧:眩惑。[12]慱慱(táun):忧苦不安。[13]王:通“旺”。[14]啜糟:以糟糠为食。[15]嫛婗:(yǐnlí):婴儿,此处指小孩子。[16]莛(líng):草茎。[17]于于:行动缓慢自得的样子。[18]蘧蘧(qú):自得的样子。[19]惟:思。[20]瘳(chōu):病愈。

  【译文】

  客人有得了郁积病的,启瑞去探望。见到他昏昏沉沉地坐着,或仰卧休息,一天三锅饭,吃饭都能把碗盘的食物吃尽。启瑞说:“先生有病啦?”答说:“病了。”“那么先生得的甚么病?”回答说:“我苦于肚子有病而总跑厕所,医生治了,三个月不见效,我苦恼不知道怎样把病排除,停止了我的工作加以治疗,病越发厉害了。”

  启瑞长叹一声说:“噢!我现在知道先生确实病了。先生之所谓肚子有病,只是饮食冷热不当造成的。你把饭吃饱,保养你的气色,就能使体质坚固,疾病也就不能伤害你了,只要等待就可以了。你放弃你的工作,一天天渐渐使你的身体枯瘦,心神惶惑,整日懮心仲仲,好像大难将至,这是先生的精神先坏了。生点病有甚么关系呢?天地万物生成于精神,保养于精神,所以精神饱满身体就强壮,精神旺盛生命力就旺盛,精神衰落则会得病,精神散失就会死亡。所以吃糟糠的人,躺在悬崖旁边而不至于掉下去,这是因为精神健全。一个小孩子,遇到猛虎就折来三尺的草茎打老虎,老虎也不伤害他。为甚么?他心里忘了害怕,就没有能伤害他,现在你没有甚么病,但每天以生病为懮。害怕懮虑,实在是疾病得以集于身的原因。先生何不早晨起床去轻松散步,夜间舒舒服服睡觉,不念不想,以安定先生的生活?这样的疾病就接近治愈了!”客人说:“好!我要按先生的意见办。”试了三天,他的病好了。

  【赏析】

  龙启瑞(1814—1858),字辑五,号翰臣,广西临桂人,道光二十一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后因在广西镇压太平天国“有功”,升侍读学士,累官至江西布政使。善诗文,通音韵。常与广西桐城派作家吕璜、朱琦、王拯等一起切磋古文,并师事梅曾亮。著有《经德堂诗文集》等。

  本文强调精神心理因素对于治病养生的作用。有一点小病就整天忧心忡忡,萎靡不振,小病也会变成大病。如能“无怀无惟”,不以病为意,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反而有助于把病治好。该文说的是养病,在生活工作中,怎样对待困难,怎样面对人生,文中所讲道理都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