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地产应该寻求软着陆


    "拐点论"从网站上的专题直接变成了东方卫视面对面的脱口秀。
    售楼处干脆被直接搬上了央视的春晚。不少业内同行站出来为丑化房地产从业人员而辩白,结果招来的是更多的板砖和谩骂。
    全国范围内的保障性住房开始陆续进入销售阶段,媒体和百姓空前关注。
    两会在即,据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房地产所占篇幅将创历史之最。 
    “为什么呢?”
    借用一下春晚小品中的经典台词。以往春晚小品中的经典台词都出现在赵本山的小品中,今年却出现在了一个关于房地产的小品中。看来赵本山也干不过房地产呀!
    道理很简单,房地产是一个太大的经济问题和民生问题。股市震荡,您可以不买股;猪肉涨价,咱可以吃素;汽油涨价,我可以坐地铁。可是房子的问题谁也躲不过,不管是自己住,还是搞投资。在美国次按危机进一步爆发和南方雪灾造成巨大损失的大背景下,要想让中国经济继续保持一个旺盛的增长势头,刺激内需,让房地产市场健康繁荣的发展下去就十分重要了!
    因此,硬刹车和硬着陆是不行的。中国房地产应该寻求软着陆。
    一方面,前一阶段快速上涨的房价应该趋于稳定,另一方面,围绕着房地产的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应该得到有效的解决。
    首先,增加百姓收入,保持居民投资和消费信心是十分重要的。在经历了前一个阶段房价的快速上涨后,中国的家庭年均收入和住房价格的比例偏离度在加大,CPI的持续上涨也削弱了实际的购买力。因此,增加百姓收入,让大家有信心投资和消费是必须的。经济的一半问题是心理预期问题,失去信心的后果是经济的彻底崩溃。中国经济90年代出现过的滞涨和疲软很多人还记忆犹新。从这一点上看,美国的减税政策值得借鉴。
    其次,针对低收入阶层的保障性住房机制应该进一步强化和完善。目前,根据我们政府的经济能力,保障性住房还很难覆盖到中等收入阶层,能把低收入阶层的居住问题解决好就很不错了。这一点一定要实事求是。新加坡的人口和面积只相当于北京的崇文区,新加坡的模式解决不了中国的问题。
    第三,“夹心层”的问题应该由二手房市场解决。北京目前的一手房销售均价为11000——12000元/平米,经济适用房卖4000多元/平米,两限房销售价格5800--7300元/平米,二手房成交均价8000——9000元/平米。明摆着对于“一手房买不起,保障性住房买不到”的“夹心层”而言,二手房是他们既买得起又买得到的住房,还是现房。500万套的总存量摆在那里,理论上是没问题的。就是每年不足10万套的交易量太少了。促进二手房市场发展,增加存量房交易势在必行。
    第四,现有的土地政策和人口管理政策需要改善。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人口流动,城乡界限越来越模糊,城乡二元结构正在被打破。而我们目前的土地管理和人口管理的城乡二元结构已经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一方面是城市开发土地供应严重不足,另一方面是农村宅基地“不回收、不继承、不转让”造成的闲置和浪费。一方面是城市化进程中新移民的望房兴叹,另一方面是乡产权房的屡禁不止和愈演愈烈。
    第五,税收政策需要进一步调整。应该向国际主流模式学习,减少房产流转环节的税收,增加房产保有环节的税收--物业税。一方面,可以抑制过度投资,另一方面,可以促进二手房市场发展,刺激存量房交易,增加市场房源的供应。特别是二手房转让的营业税,既然大家都觉得收得不妥,就应该尽快取消。
    第六,从紧的货币政策应该灵活掌握。对于真实合理的购房需求应该鼓励和支持,对于确实需要置业升级的业主,转按揭不应该关门,否则就是错杀。
    总之,美国次按给我们的教训就是:大起和大落都是应该避免的。在目前中国宏观经济的大背景下,平稳持续健康的发展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因此,中国的房地产应该寻求适度的调整和理性的软着陆。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