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欣
珠江经济2007年6月190期
2006年12月,根据《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意向调查》①公布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加拿大被中国企业认为是对中国企业投资最开放的国家,在从1(最不开放)到7(最开放)的评分标准中,加拿大获得了平均5.6的最高分,排名欧共体国家(5.3)和美国(5.2)之前,位居榜首,这与之前40%的作答企业表示仍然对加拿大的行业投资一无所知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数据还显示,在加拿大有投资项目的应答企业从2005年的4%大幅上升到10%,而表示正在考虑投资加拿大的企业,则从2005年的8%增加到2006年的24%。这一转变将给泛珠经济带来何种机遇和挑战,我们又应如何更好地把握此种转变,是本文探讨的关键。
另一方面,近年来,泛珠三角的形成和发展,日益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其国际性和开放性的特征加快了中国融入国际经济的步伐。根据国家的战略角度部署,中国未来极可能形成三个世界级经济圈:“泛珠三角”经济圈、“泛长三角”经济区、“泛环渤海湾”经济圈。综合比较其国际化程度、自由贸易度、经济综合实力和对亚洲与世界的辐射力及聚集力等方面,“泛珠三角”经济圈最具备
率先构建世界级经济圈的可能和条件④。泛珠的生产国际化,特别是对外直接投资,对于引进外国资金和技术,扩大广东商品出口,培训高层次国际管理人才起了重要作用。现阶段,包括广东在内的泛珠地区直接面临的是如何以更广阔的视野面对新一轮开放和融合的问题。怎样更好地实施泛珠经济“走出去”战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大潮中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市场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加强泛珠经济核心力以及提高生产国际化进程?本文将结合对加拿大地区的直接投资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策略和建议。
一、现阶段中国对加拿大直接投资现状
(一)中国0DI的发展
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ODI)起步于1979年的改革开放初期,相对于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滞后了一个多世纪。自从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对外直接投资已经成为发展战略的重要部分。从2004年开始,一批批有战略眼光的企业纷纷把触角伸向海外,部分大型企业已形成全球生产销售网络,并初具跨国公司规模,一些民营企业也在积极开展境外加工贸易。表1是1995~200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情况,图表显示,自2004年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DI)开始高速增长。
根据2006年由商务部、国家统计局最新联合发布的((2005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非金融部分)》,截至2005年底,中国近4000家境内投资主体共在全球163个国家(地区)设立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企业6426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l22.6亿美元,同比增长123%;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572亿美元,较上年增加124亿美元;中国通过境外企业实现的进出口额577亿美元,境外企业就业人数达到47.4万人。表2的数据显示了2005年中国境外企业在世界各地区覆盖比率,亚洲仍然稳居首位,其次是欧洲和非洲,北美洲处于第四位(75%),主要集中在美国、加拿大和百慕大群岛。
(二)中国对加拿大的直接投资随中国ODI发展而增长
2006年9~10月,加拿大亚太基金会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联合进行了第二次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意向的调查。调查显示,亚洲地区仍将是中国企业未来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目的地。港澳地区是中国内地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意向的首选之地,其次是韩国和澳大利亚,加拿大排名第四,领先于美国和德国。在这份新近的调查报告中,加拿大被中国企业认为是对中国企业投资最开放的国家。根据图表3,
资料来源:《2005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
注明:表格由上到下国家分别为:加拿大、欧盟、美国、东南
亚、澳洲、非洲、中亚、南美
评分标准:1(最不开放)~7(最开放)
资料来源:2006年《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意向调杏》报告1(最不开放)到7(最开放)的评分标准中,加拿大获得了平均5.6的最高分,名列榜首。
另外,中国企业考虑去加拿大投资比例也大增,该项调查的其他主要结果包括:10%的应答中国企业声称已在加拿大有投资项目,较2005年有显著的增长;正在考虑来加投资者亦从8%跃升至24%(表4)。
调查亦显示,国有企业对加拿大的投资机会似乎更有兴趣。与一年前的调查相比,各类企业对加拿大的直接投资的可能性均呈上升,但国有企业仍然是独占鳌头,近半数的应答国有企业表示正考虑投资加拿大,其他类型的企业考虑投资加拿大的则分别占17—23%。中国企业在加拿大投资的首要对象包括:能源、信息通讯和农业食品,其次按序为林业、生物技术、五金矿产、汽车及汽配业,旅游业排名榜末(表5)。
加拿大是通向美国和其他国际主要市场的门户和走廊。调查中,近半数的应答企业表示,希望通过对加拿大的进一步投资打开北美自由贸易区市场,应答的中国企业认为加拿大最具有投资吸引力的因素依次为:加拿大可进入美国等其他国际主要市场;加拿大是世界上生活质量最高的地方之一;加拿大具有丰富可靠的能源和自然资源。
二、中国对加拿大投资的现存问题分析
尽管中国对加拿大的直接投资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总的来说,仍然处于相对滞后阶段,制约着经济国际化进程的发展,该情况和我国总的对外直接投资情况相关联。研究数据表明,一国引进外资金融与对外直接投资的
注明: “红色”表示肯定答复; “黄色”表示否定答复
资料来源:2006年《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意向调杳》报告
注明:表格由上至下分别为:能源、信息通讯、农业食品、林
业、生物技术、五金矿产、汽车及汽配业、旅游业、持不确定态度
比例一般为1:1.1,即引进l美元资金的同时,向海外投资l.1
美元,其中发达国家的比例为1:1.4,发展中国家为1:0.13,我
国的比例仅为l:0.09。我国对加拿大投资的现存问题重点分析以下几方面:
(一)投资规模仍相对较小
投资规模偏小,一方面是指投资的主体偏小,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另一方面是指投资的项目资金偏小,无论在总体规模或单项规模上都存在着偏小的问题。调查中,约3/4的应答企业的现有对外直接投资额均不超过500万美元,仅有3%的企业其投资规模超过l亿美元。现阶段,这种状况使得我国跨国企业实力相对较弱,且缺乏规模优势,难以持续进行研发,销售和售后服务能力也相对较弱,从而易走进怪圈模式,即:经济实力有限——小规模生产——较高生产成本——低质量—低价格——较低市场占有率---更小规模制造。
(二)对外投资产业结构有待改善.
在产业行业结构方面,初级产品等加工制造业的技术相对简单、成效快,适应中小型企业对外投资的需求,在企业走出去的实践中,因中小型企业居多,所以海外企业和投资仍然偏重于在初级产品及劳动密集型产业,即服务贸易、加工制造业等,偏重于国内连锁效应较弱的产业,而对技术密集型产业、高技术含量的产业即国内连锁效应强的产业则投资偏小,形成了不合理的投资结构。
(三)对外投资地区结构仍集中亚洲
对外投资地区结构上则仍集中在亚洲地区。其中因为地理因素,更多集中在香港和澳门。2005年中国内地对香港地区的投资流量34.2亿美元,占流量总额的27.8%,同比增长30%。主要流向批发零售业、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房地产业、制造业等。
(四)缺乏跨国公司经营管理人才
在国际环境下,企业“走出去”面临更大的竞争和挑战。跨国经营需要大量的各领域高素质国际型人才,包括管理、技术、营销、财务等。当今,国际人才特别是能够适应国际市场要求的跨国经营管理人才、熟悉国际惯例和精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的缺乏,是制约企业“走出去”和生产国际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加拿大投资的经营管理者由于经验不足、缺少对本地市场的调研和分析、不了解其社会经济文化背景,盲目进行项目投资,以致增加了“走出去”企业的经营风险,导致经营的失败。
此外,我国目前的投资审批手续过于繁杂,立法、管理、信息服务等因素也制约中国企业对国际市场的开拓,在加拿大方面,又如调查报告中提到的,加拿大的政治社会因素的不稳定性、难以获得赴加拿大的签证、加拿大的交通和基础设施不足、难以找到在加拿大的商业伙伴等因素,也制约了中国企业的进一步投资。
三、关于泛珠加强对加拿大直接投资的相关策略和建议
中国泛珠三角的建立,其中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走向世界,提高经济国际化的水平。事实上,仅一年多,泛珠合作走向世界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据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内地泛珠三角区域进出口总值达2271.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同)增长16.6%,占全国进出口总值比重为35.2%。同期,泛珠三角区域的内地各省区加工贸易进出口共1387.7亿美元,增长l5.9%,占全国比重为45.4%@。
不过,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衡量一个地区或者国家的国际经济地位取决于该国或地区在世界经济和国际体系分工的角色。国际化意味着企业不仅要把产品销售到国际市场,还应在国际市场将各种资源优化调配,充分利用其他国家的资源、劳动力、技术等,将生产、技术开发真正形成国际化。
可见,伴随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泛珠在加快经济国际化进程中,应尽快实现从“贸易形态”向“生产形态”转变,即由本国生产向国外输出的方式转变为企业直接对外投资,在当地组织生产和销售的方式。
(一)增进泛珠和加拿大两地的交流和了解。在与加拿大的经贸关系中深化“泛珠”概念的同时,应多向本地企业介绍加拿大的投资环境和商业机会等,以加强两地的相互了解。应创造条件鼓励企业“走出去”,在与国外企业竞争合作的基础上,学习先进的管理和技术经验,增强本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拿大长期以来都是我国开展中小企业对外合作的重点地区,泛珠区域应利用各种条件,组织中小企业和项目赴加拿大与相关企业进行对口合作洽谈。比如,去年在上海举行的“2006中国企业赴加拿大上市融资推介会”上④,来自加拿大皇家银行、蒙特利尔商业银行、加拿大资本研究公司投资银行以及麦启泰律师事务所等机构的专家针对中国企业赴加上市的目标,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中国企业在加拿大上市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法律、融资策略、方法和途径以及并购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财务、审计方面的问题,并就中国企业赴加拿大多伦多资本市场上市融资的准入门槛、财务准备、实务操作步骤等问题与中方企业代表进行面对面的沟通洽谈交流,这些都为中加投资合作架设了一座桥梁。
(二)在重点的行业展开投资合作。在上文的表格中,我们看到中国企业对去加拿大投资产业意向依次是能源、信息通讯、农业食品、林业、生物技术、五金矿产、汽车及汽配业、旅游业等。结合泛珠各省的产业优势(表6),可见两地合作潜力巨大。
表6 泛珠三角角工业与产品
省份 |
主要工业与产品 |
广东 |
纺织品、电器、钟表、汽车 |
江西 |
食物加工、草药、金属制品、电器 |
海南 |
旅游、热带水果 |
湖南 |
煤、钢铁、食品加工、烟草 |
福建 |
纺织、电子 |
广西 |
食品加工、化学制品、造纸 |
贵州 |
旅游、水力发电 |
四川 |
旅游、水力发电、冶金 |
云南 |
中草药、旅游、采矿 |
来源:泛珠论坛
(三)完善企业海外投资的保障体系。建议建立政府、民间各种形式的海外投资促进机构,通过不同渠道为企业海外投资提供服务,改革繁杂的政府投资审批制度,加强海外投资信贷支持。近来,广东就推出了“海外投资保险”来化解政治和法律风险,如遇到国外市场发生战争、动乱、当地政府违约或征收外资企业税等,企业可向保险公司索赔。据了解,推出该类产品的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是国内唯一的政策性保险公司。海外投资保险今年在广东市场推出后立即引起了不少广东企业的关注。目前,美的、TCL等家电企业投保了该保险⑤。
(四)提高本地民营企业素质。民营企业中已有一批具有相对成熟的生产技术和一定的研究和开发能力,在国内有较大的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在资金、技术等多方面具有综合竞争优势的企业,它们通过各种形式开展跨国经营,推动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具有较强实力的企业集团如TCL等已开始实施海外投资战略并初步形成全球的生产销售网络,初具跨国公司的雏形。再如深圳华为,在全球40多个国家建立了市场分支机构,并在巴西和俄罗斯投资8000万美元,合资建立两个生产工厂,我国未来的国际知名品牌企业有望从它们中产生。目前,多数民营企业还需在各方面提升自身素质。
总的来说,随着泛珠三角区域的形成和发展,利用自身优势,加大对加拿大直接投资力度,对于提升泛珠三角生产国际化水平将是一个良好的机遇,与此同时泛珠地区还需要在不断地借鉴和实践中实现各方面的完善。
参考文献:
①China Goes Global一2006 Survey of Chinese Companies’Out—ward Direct Investment Intentions,December 2006.
②商务部、国家统计局编制:《2005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
公报(非金融部分)》。
注释:
①加拿大亚太基金会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联合进行了此次调查,调查以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的会员企业为样本对象。调查采用直接在有登陆控制的互联网上填写问卷的方式进行,网上问卷从
②“9+
③“泛珠三角面向东盟的合作与发展”国际论坛数据。
④中国产权市场创新联盟《行业动态》。
⑤《深圳晚报》
(作者单位: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国际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