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放量阳线使近日的筑底形态有所明朗,俗称“底部形态逐渐浮出水面”,甚至可以说,只要在目前的基础上再来一根继续放量的中大阳线,则基本可以判定底部成立,一轮反弹(行情之始先看作反弹)将由此展开。但是今天能否如愿,难度很大,因为各方面的因素还相当复杂。
首先,如果多方要想有所作为,要想趁势走出底部,摆脱前期暴跌的阴影,今日选择向上突破是较好的时机。技术面沪指不但进一步夯实了年线的支撑,昨日也将5日、10日均线站在了脚下,而上方的30日、60日均线目前尚远,短线的弹升空间较大且阻力不大。政策面也支持目前位置形成底部,近期管理层再度对A股市场开闸放水,表达了较强的救市信号,有助于A股市场止跌企稳。昨日首日发行的两只股票基金受到投资者追捧,募集已达30亿元,这种势头表明投资者对后市的期望值有所提高。
其次,继上周43家限售股份获准上市流通后,本周又有24家限售股份解禁,其中昨天就有14家率先亮相。全从14只个股昨日的表现看,有10只个股跑赢了大盘。这表明所谓的大小非解禁压力,在其释放之前对市场的心理预期压力较大,而真正解禁之时,也是压力消化之日,这一压力近日不构成大的负面效应(只有3月1日平安19亿多限售股解禁值得关注)。
再次,昨夜美国股市休市,外围影响本身也已减弱,比如昨日A股就比港股表现强劲许多,那么A股能否趁势再展“引领全球股市”的雄风,现在是个机会。成才说,“我在等一个机会,只要一次就够了。”对多方来说,“活着就要做有意义的事,做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着。”
当然,还得说,目前的压力也不小。首先,只有成交量的持续放大才能改变目前市场的盘整走势。周一市场的放量开了一个好头,但能否持续放量、大盘蓝筹股能否积极配合带动指数向上,仍无法让人放心。其次,昨日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已公布,1月份增长6.1%,快于去年12月的5.4%,创下3年来新高。专家认为,今日公布的1月份CPI数据,预计将达到7%以上。同时,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大方向不会变,但在不同的时期,根据变化的情况,也可能有不同的力度。宏观政策面的短线不确定性,也将加大股指的震荡,要想发力上攻,需要克服更大的波动性。第三,经过前期的连续大跌,投资者信心不足、心态不稳,虽然从博弈的角度说主力展开逼空行情正是时候,但目前形势,多方有这样的实力和做多底气吗?应该说没有,因此,市场仍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来消化一些压力,这可能也有更深层次的需要,比如有利于社保和新基金建仓、有利于金融创新的展开等。
目前阶段,基金、券商和普通投资者对后市的看法分歧都比较大,一些机构认为目前是难得的低吸良机,正可为后市行情从容布局;一些机构则对后市表示了进一步的谨慎观点。个人觉得,目前更大的赢面是中线向好不变,短线仍有变数,投资者不但要有信心,而且需要耐心。短线有过高的期望不现实,但也不必太悲观,平平常常才是真。可以用慢牛思维来挖掘市场的局部机会,多关注具有成长性或高送配潜力的中小市值股票,同时密切关注大盘成交量的变化和权重股能否整体转强,以决定参与操作的资金量和力度。
彼得·林奇在他的著作《战胜华尔街》中,有这样一个论断:如果在1940年1月31日投资1000美元购买标准普尔指数,52年后,1000美元将会增值到333793.30美元;假如在这52年中,每年1月31日都定期定额追加1000美元,52年后,52000美元会增值为3554227美元;如果有勇气在每次股市下跌10%后,追加1000美元,因52年中股市有31次下跌10%,加上每年年初投资的1000美元,总投资83000美元,经过52年,可以增值为6295000美元。由此可以总结出一个长期致胜的投资策略:每逢股市短期有一定幅度(10%到50%不等)的大跌,就以固定金额买进指数基金,只买不卖,长期必能取得丰厚回报。所以,当股市有突发性的大跌,往往就是一个买入的良机,一方面相对于大跌前投资成本明显下降,长期必赚;二是有可能接着就有大反弹,或重新恢复上涨。这与巴菲特的秘诀之一“市场恐惧的时候贪婪,市场贪婪的时候恐惧”是一样的道理。
首先,如果多方要想有所作为,要想趁势走出底部,摆脱前期暴跌的阴影,今日选择向上突破是较好的时机。技术面沪指不但进一步夯实了年线的支撑,昨日也将5日、10日均线站在了脚下,而上方的30日、60日均线目前尚远,短线的弹升空间较大且阻力不大。政策面也支持目前位置形成底部,近期管理层再度对A股市场开闸放水,表达了较强的救市信号,有助于A股市场止跌企稳。昨日首日发行的两只股票基金受到投资者追捧,募集已达30亿元,这种势头表明投资者对后市的期望值有所提高。
其次,继上周43家限售股份获准上市流通后,本周又有24家限售股份解禁,其中昨天就有14家率先亮相。全从14只个股昨日的表现看,有10只个股跑赢了大盘。这表明所谓的大小非解禁压力,在其释放之前对市场的心理预期压力较大,而真正解禁之时,也是压力消化之日,这一压力近日不构成大的负面效应(只有3月1日平安19亿多限售股解禁值得关注)。
再次,昨夜美国股市休市,外围影响本身也已减弱,比如昨日A股就比港股表现强劲许多,那么A股能否趁势再展“引领全球股市”的雄风,现在是个机会。成才说,“我在等一个机会,只要一次就够了。”对多方来说,“活着就要做有意义的事,做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着。”
当然,还得说,目前的压力也不小。首先,只有成交量的持续放大才能改变目前市场的盘整走势。周一市场的放量开了一个好头,但能否持续放量、大盘蓝筹股能否积极配合带动指数向上,仍无法让人放心。其次,昨日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已公布,1月份增长6.1%,快于去年12月的5.4%,创下3年来新高。专家认为,今日公布的1月份CPI数据,预计将达到7%以上。同时,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大方向不会变,但在不同的时期,根据变化的情况,也可能有不同的力度。宏观政策面的短线不确定性,也将加大股指的震荡,要想发力上攻,需要克服更大的波动性。第三,经过前期的连续大跌,投资者信心不足、心态不稳,虽然从博弈的角度说主力展开逼空行情正是时候,但目前形势,多方有这样的实力和做多底气吗?应该说没有,因此,市场仍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来消化一些压力,这可能也有更深层次的需要,比如有利于社保和新基金建仓、有利于金融创新的展开等。
目前阶段,基金、券商和普通投资者对后市的看法分歧都比较大,一些机构认为目前是难得的低吸良机,正可为后市行情从容布局;一些机构则对后市表示了进一步的谨慎观点。个人觉得,目前更大的赢面是中线向好不变,短线仍有变数,投资者不但要有信心,而且需要耐心。短线有过高的期望不现实,但也不必太悲观,平平常常才是真。可以用慢牛思维来挖掘市场的局部机会,多关注具有成长性或高送配潜力的中小市值股票,同时密切关注大盘成交量的变化和权重股能否整体转强,以决定参与操作的资金量和力度。
彼得·林奇在他的著作《战胜华尔街》中,有这样一个论断:如果在1940年1月31日投资1000美元购买标准普尔指数,52年后,1000美元将会增值到333793.30美元;假如在这52年中,每年1月31日都定期定额追加1000美元,52年后,52000美元会增值为3554227美元;如果有勇气在每次股市下跌10%后,追加1000美元,因52年中股市有31次下跌10%,加上每年年初投资的1000美元,总投资83000美元,经过52年,可以增值为6295000美元。由此可以总结出一个长期致胜的投资策略:每逢股市短期有一定幅度(10%到50%不等)的大跌,就以固定金额买进指数基金,只买不卖,长期必能取得丰厚回报。所以,当股市有突发性的大跌,往往就是一个买入的良机,一方面相对于大跌前投资成本明显下降,长期必赚;二是有可能接着就有大反弹,或重新恢复上涨。这与巴菲特的秘诀之一“市场恐惧的时候贪婪,市场贪婪的时候恐惧”是一样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