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态能让人间变成天堂(下)


自上周五“当当网”的派送人员送来了我订购的《三个人的天堂》等书以后,这个周末就成了我分享“深圳女蛙”的天堂幸福与其构筑天堂感悟的读书时间了。正如许多读者的读后感言一样,这是一本普通人学习生活、设计生活、享受生活的实景教科书,即便是如我这样一个自信懂得生活、善于享受生活快乐的人读来,内心也时常被这一家人的快乐所感染,并经常会在读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对自己的生活态度及过往的生活经历进行着反省。的确,幸福和快乐是每个人的向往,而太多的人却没有像这一家人一样,认真地为之付诸于行动。结果当然也非常公平,更多的人在生活中很少品味到幸福和快乐,尽管有相当的数量其实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读了这本被有些网友奉为“幸福圣经”的书之后,我的感触的确很多。突出的感触之一就是,幸福其实属于每一个有心的人。这里所谓的“有心”,就是说幸福不是与生俱来或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同样不是可以用金钱买来的,当然也不可能是随心所欲、自然而然就可以拥有的。幸福一定是用心创造出来的,这本书的三位主人公,的确为了这个天堂的构建,精心营造了如此美好的氛围。于是就有了不一样的六一儿童节,最大的不一样是在为女儿过节之后,两个成年人也用其未泯的童心过了属于他们自己的“成人童心节”;有了经常企盼、但每次都能够别有情趣的郊外野餐,以及由小女贝贝精心创意的温馨浪漫的情人节家庭庆典。

作者在女儿的养育环节格外用了相当的笔墨,相信对于那些初为人母(父)的年轻人,会有非常实际的教益和借鉴。和通常的父母不同,这对年轻的父母在对女儿早期教育的选择上,没有像绝大多数家庭那样,让幼小的孩子过早的告别童趣,而整天和识字、背书、算题及各种艺术技能学习为伍,他们更注重孩子的情商培养,着力于对女儿心智、道德的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于是在这个幼小的心灵中,人性中本质所应该具有的善良、诚实、美好得到了最自然的呈现。在如此快乐、关爱的氛围之中健康成长的贝贝,自然会成为快乐、幸福、真爱的传承者,在任何一位家长的内心深处,这不是最基本、最本质的一种期待吗?!

感触之二就是,幸福一定是要和别人分享才能够感知的。关于幸福,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负面的极端,有人为了自己的所谓幸福,不惜伤害别人,哪怕是自己最亲近的同事、朋友、亲人。在许多人的字典中,幸福的属性是排他和自私的,这种对于幸福认识根本上的误区,使得幸福犹如梦幻一样虚无。读了这本书,相信每一个读者都会得出关于幸福的正确认知:幸福不是一个人的,那种极端的利己主义者势必永远与幸福无缘。换句话说,没有一个人的天堂,天堂一定是和别人共同分享的。借用本书作者的体验,天堂首先是家人共有的,是家庭的每个成员共同参与营造的。如同本书的创作团队就是这一家人,文字是母亲,摄影是父亲,美术是六岁的女儿。

不但是这种团队结构的形式,书中的主人公也难以分出主角和配角,这一家人的每个成员都是优秀的主角,同时又是优秀的配角。决定他们所以如此优秀的因素其实再简单不过了,那就是他们都有一个阳光的心态,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努力着希望通过自己的用心,使家人更加快乐。比如男人出差归来,女人加班不能亲迎,就在家里大字写出自己的心声,从而营造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温馨效果。可以看得出,书中的主人公都拥有极好的人缘,其最首要的原因就是,每个与他们接触的人,都能时常被他们的快乐情绪所点燃。在该书的结尾处的花絮一栏中,就能够感受到作为这一家人的朋友所洋溢的幸福感觉。于是,在这个一家人的幸福感觉成倍放大的过程中,他们的幸福感觉自然就更加一塌糊涂了。

感触之三就是,真正、持久的幸福一定产生在一家人共同成长的过程之中。这本书的作者用的最多的是幸福、快乐、爱、成长等几个关键词,作者以包含深情和挚爱的笔触向读者展示了在深圳十年的生活经历。这是两个普通人的个人奋斗的纪实,也是这两个普通人积极的人生经历和成长历史。在这个十年的经历之中,尽管他们和社会的发展同步经历了许多坎坷和曲折,但他们的心态始终是健康的、阳光的、积极的。他们甘于普通、甘于平凡,也曾经有过很拮据、很艰难的日子,但他们和那些被困难打垮、心态被扭曲的人们最大的不同就是,在困难的时刻他们相互携手、共同度过:在重大的转折面前,他们理性分析、从容应对;在似乎无法逾越的“围城”现象面前,恋爱十年、结婚九年的他们,竟然使自己的婚姻保鲜状况,达到彼此感觉像没结婚一般。

这一家人的幸福,对如何解决好事业与家庭这一永恒难题给出了经典的答案:通过营造幸福家庭的快乐过程,使彼此在家庭与事业的良性互动中比翼齐飞。愿更多的朋友,尤其是年轻的朋友们,通过品读这道有滋有味的“心灵鸡汤”的过程中,获得幸福家庭建设的有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