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抵制恒源祥而不拒绝“拐点”?
房地产市场风云变幻,这边刚说整个房地产市场价格没有整体下降,房价没有拐点,那边又会出现一些“明年继续涨价的几大理由”,有些人不知所措,很容易跟着别人的屁股后走(20日市场报)。
市场报列举了最容易被目前的“房价拐点”讨论所忽悠的5种人,即既没有理论,又没有市场调查的独立思想人;追求房价最低极限的购房者;贪婪又小气的开发商;没有市场实战和市场调查的专家和不肯善罢甘休的投机客。这不禁让人联想到,连日来,恒源祥的“恶俗”广告引发了广泛的质疑甚至炮轰,而对所谓“拐点论”却人们一直乐此不疲,可是您注意到没有,所谓“拐点”也许就是房地产商煞费苦心的广告语呢?
一个说,再等等,三四年后楼市会出现“拐点”;另一个说,你别等,“拐点”不会出现,赶紧买房吧,最为经典的是春节前夕以王石为代表的“唱拐”派、以任志强为代表的“反唱拐派”和以潘石屹为代表的“保留派”这房地产三“大腕”聚集央视新闻调查节目,共论楼市“拐点”,无论是王石“心惊肉跳”、潘石屹的没必要“大惊小怪”还是任志强的“泰然处之”,不一样的表情,却演绎着同一个经典的营销目的。
比起恒源祥的直白、单调、冗长来,三位房地产大鳄的广告宣传表情上要丰富得多,内容上要精彩得多,目标定位上也“多元化”得多,因此,消费者(或者更恰切地说是广大受众)更乐意接受,甚至还会报以格外的热情。在这种莫衷一是的“拐点”争议中,尽管大家都被商家的忽悠灌了“迷魂汤”直至“找不着北”,但感官却获得了刺激和愉悦,因而都充满了期盼、充满了向往。
其实,只要稍微冷静、理智一些,就不难想象,有多少商人真的会站在消费者立场,而置自己的利润于不顾?三位房地产大腕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们的“三簧”戏,尽管以绝妙的方式维护着各自和共同的市场和利润,但又都在表面上照顾了消费者的感受,打着“替消费者着想”的幌子,远比恒源祥“温柔”得多,因而很多人不仅不会反感,相反还会感激涕零,虔诚地在那儿等待商家发出更多的“利好”信号,然后作出是否伸长脖子让人家去宰的抉择。
从商家来说,广告是促销手段而不是艺术创作,只要能够引起消费者关注、刺激市场热情,赚取更多利润,目的就达到了;而对于消费者而言,广告应该是信息传输而不是艺术欣赏,如果仅从感官来判断而不是基于消费行为是否“合算”而进行取舍,岂不是正中商家下怀了?!
作为商家,其营销手段越来越成熟了,那么,作为消费者,也应该越来越理性、成熟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