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解读论语的统御之道(2月25日)


重新解读论语的统御之道

 

关键词:论语  于丹  汉学  勤政  统御之道

 

当代最著名的才女之一,北京师范大学的于丹教授先后两次于黄金周期间在央视的《百家讲坛》上讲论语心得与感悟;虽然对中国传统文化很喜爱,而且也多少有了些积累,但本人还是感觉需要恶补。随即从网上下载《论语》并希望重新温习一下,看的时候居然有另外的一种非常不舒服的不吐不快的感觉。

如何重新解读《论语》,这是一个问题。在这里说一些自己的感悟。

 

多年经济的快速增长与中国历史文化固有的神秘感,使老外们对中国的兴趣比如“汉学”日趋浓厚。数千万的老外在学习汉语,中国官办的孔子学院也在迅速地在国际版图上拓展自己的分院。当代的中国也在推行以和谐为主题的“新儒学”。

本人认为,论语不仅是对人行为的规范,更是对人思维与道德的束缚,而历代的文人大儒都是尽量读懂论语,并为其摘章引句的旁征博引,一直到就会对其涵义进行深层次的感悟与论证。从黑头到皓首,除了为后世积累很多文牍之外,没有想到要有创新,更来不得任何创新。其实很多时候都是作茧自缚。

 

孔子在教育方面的成功,是因为其理论从道理上是讲得通的。孔子是持有乌托邦思想的,与老外们的“乌托邦”不同的是其思想成为皇族王权的组成部分,而非西方那样停留在学术范围。学术理论本无正确与错误之分,而只有迎合时政与违背时运的区别。

虽然被奉为至圣先师,孔子跟其论语思想一道,成为皇族的一种统治武器,但话又说回来了,思想终究仅仅是武器,假如你不能亲自使用这种武器,还是让别人来使用,毕竟被使用总是比被束之高阁要好。

教育、思想与社会活动从来都是执行统治阶级意见的,只有被最高的统治者采纳,被认可并成为行为标准之后,思想才能够发挥作用,才有生命力,而社会中层也可以由此来表明自己的立场与决心;下层人也是把这作为向上爬的工具与梯子,最终是需要踩在脚下的。这未尝不是另一种悲哀。

 

至于孔子在政治上的失败,根本原因在于孔子“生不逢时”。核心在于没有对人性与心理方面有所研究。

每个思想家都想成为教育家,而每个教育家都希望成为社会活动家,而每个社会活动家都想成为政治家,但问题是:这条道路仅仅是和平时代的政治家诞生之路。

可惜的是孔子生活在春秋战国时代,在兵荒马乱中,没有人有余暇来实现那种政治抱负。据说当时接纳孔子的鲁国国君也是中了齐国的“奸计”,沉溺于酒色而使得“老夫子”心灰气冷而远走他乡。

即使是明君都必须以在战争中生存并拓展疆土为首要目标。

治世自古就是治理人的社会,而不是战争的手段。也只有消除了战争,而进入到和平阶段,才能够有执行治世的时间与空间。在秦统一之后,也在用重典来稳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乱世用重典,所以秦才可以通过重用法家学说而得以统一中国,而一旦秦的重典与暴政导致官逼民反,政权被楚汉推翻之后,从上到下逐渐看到了仁政的力量。重用儒术也就成为王权巩固的手段。统治者也情愿把他作为一种工具,来让自己的统治位置更为稳固。

 

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孔子的那些治世之道,都是要求谁的?在本人看来,是要求从百姓到官员的,而非皇族的,相反那些皇族难以做到以身作则,又何以要求。孔子是要求统治者做到德政与勤政的。

德政本身没有错,错的是当最上层把《论语》不是奉在头顶,奉在心中,而是握在手中成为利剑的时候,论语就成为统治者的一个工具。虽然上至皇帝都要遵循勤政、德政,但毕竟封建社会是家天下,当皇帝自称为天子,以君权神授为基础。这就成为一种愚民政策。

上行才能够下效,上不行而要求下效,无非是一种愚民政策。

论语所倡导的儒术就成为封建王朝的统御之道。

 

勤政与德政在官员与民间也是值得称道的,孝悌之道也是必要的。

中国传统文化自古有礼俗之分,礼就是为官宦、为尊卑、为孝道、为传承、为祖宗礼法之类,以及任何自上而下者,均为礼,所谓“礼”就是教条约束,就是规范;而俗则为民、为革新、为创造,任何从民间与下属而上者,均为俗,民间约定即俗成,是革新的开始。

礼讲究的是矫枉过正,而俗则讲究的是“温水煮青蛙”。而俗与礼均执行中庸之道,是礼俗之争。

 

贾春宝

2008225日星期一

   地产电影的倡导者-CG产业的新生力量——盛世远景 www.gview.com.cn 品牌总监

   首创“B 2 M”电子商务模式的芝麻客www.zhimake.com COO

   电话:13269258122

   MSN: [email protected]

   QQ469063961

   E-mail[email protected]

   价值中国网个人空间:bekings.chinavalue.net

   原创外汇评论主页:http://blog.hexun.com/chunbao/defaul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