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选很好看,我把这个超长的电视真人秀当作复习英语的资料了。其实我一直觉得那种大选有点乏味,sometimes ugly。但希拉里的明星效应让我坚持下来,奥巴马的口才也不错,“We need to win. America needs us to win”。奥巴马更具领袖风采;当然单挑辩论一些具体政策的话,口才没有经验有用。大选时候的辩论不是施政纲领,而是施政纲领的完善过程,虽然希拉里较有主张,但奥巴马更善学习。比如,现在这样讨论社保医保乃至相关财政问题,对奥巴马更有帮助,论述题变成了填空题。有没有可能,希拉里作为奥巴马的副总统组建下一届美国政府?很早以前我“旁听”一些前辈谈论政治,头几年先是感叹“外行领导内行”很悲哀,再后来又感叹“这懂一点儿的还不如一点儿不懂的”。如果是国王选大臣,希拉里当然必胜,但是如果由选民选领袖,她的前景就令人担忧了。我亲自发现在匿名投票的情况下人情和关系起不了什么作用,所以,在Texas她也未必就能如愿。非典的时候小吕师兄正在狂热地盼望希拉里出来挽救世界经济,他失望了,她的机会也过去了,她指责美国政府"by the few of the few for the few"的时候我就觉得她简直是在为新人拉选票了。她的判断是正确的,但决策却优柔寡断。面临谢幕考试的小布什总统,更没有精力干预经济,所以,不要指望突然出现意外变化,资本市场的残酷搏杀还会持续,有人倒闭,有人捡便宜。这个时候说优胜劣汰还不如研究“小心驶得万年船”的道理。短期里不必期待美国来领导世界经济,不大拖累就不错了。但是取代美国领导也不易。奥巴马可能会带来很多新变化,但那要13月以后,在金融学13个月属于长期概念。CHALCO最近的收购动作很漂亮,央企概念成熟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