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局打盹与副厅撒谎谁更该请辞?
在仇和铁腕风暴的凌厉攻势下,呈贡县招商促进局某副局长因为开会打瞌睡被勒令辞去职务,仇和这种“零容忍”的吏治风格引发了前所未有的舆论波澜。然而,欣赏、感奋之余,笔者不禁心生联想:打盹的某副局长与掩饰“虎照”事件真相的某副厅长,谁更应该请辞或被勒令辞去职务?
本来,副局长打盹与副厅长撒谎(而且从程序上看尚未盖棺定论)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码事,把他们俩扯在一起似乎有点牵强附会,甚至难避有意跟某副厅长过不去的嫌疑。然而,在当今的吏治大背景下,我们却不难发现,他们之间其实有很多相似、可比、关联且值得玩味之处:
他们都是副职,都不是一把手,只不过彼此相差几个级别,且一个身居北方陕西,一个身居南方昆明。
他们所犯的错误性质也差不多,都属于“小节”,某副局长不过是开会时打了个瞌睡,而某副厅长也只不过是说了些不负责任的话。
某副局长打瞌睡如果有隐情,本可以说清具体情况,要不就撒个谎蒙混过关,或许能保住乌纱帽,他却保持了缄默,结果乌纱帽果真丢了;某副厅长如果想明哲保身,本来可以对虎照真假与否采取回避态度或者保持缄默,可他却脸不红心不跳地用拿乌纱帽担保,再次撒下弥天大谎,结果他的乌纱帽照样戴得稳稳当当的。
谁都清楚,就二者对官场形象和政府公信力造成的负面影响的严重程度而言,某副局长开会打盹远非某副厅长撒谎可比,后者也许更应该引咎辞职或者被勒令辞职。可为什么会产生如此背离人们期望的迥异结果?很显然,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两人的职务高低、权力大小,而在于前者撞在了仇和风暴的枪口上,后者尽管一度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因为侥幸没有碰上激进、铁面的“仇和”,依旧能够泰然处之。
这就出现了一个吏治“不公”或者说“不和谐”的问题,假如不是仇和做昆明市委书记,某副局长即便每次从会议开始到结束都在打瞌睡,他的官照样心安理得、无忧无虑,有舆论说他是“人治”的“牺牲品”也不无道理;而某副厅长无疑在这种“人治”环境中受益匪浅。眼下党和政府都在下大力气整顿吏治,可如此强烈的“地区差”、“环境差”的存在,某种程度上使“官更廉、风更清、气更正”的期望值打了折扣。
因此,当我们为仇和铁腕吏治官场作风的种种举措欢呼时,更值得反思和期待的,是如何建立一个公正、严明的吏治机制,让引咎辞职成为一种常态。一旦某种规定的情形出现,你就得主动摘下乌纱帽,拍屁股走人,而无需等着别人赶你走、轰你走,当然,即使想懒着不走也不行。仇和固然为我们树起了一根异常鲜亮的标杆,但毕竟官场不可能人人都成为仇和,也不可能人人都有某副局长的“高姿态”。
而一旦这样的吏治机制建立起来,仇和也许不必再承担太多的革新压力和风险,且人人可成仇和,也人人都可有某副局长的“高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