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百姓渴望收到"施工预警"信号!(原创)


中国百姓渴望收到"施工预警"信号!(原创)

中国随着民主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入,基建的蓬勃发展,百姓渴望收到"施工预警"信号!

一.预警的范围:

"预警",我的理解就是提前告知.因为可能会带来一定的损失和灾害,所以不能称为通知.当然"预警"有全球范围的(全球气温上升,海洋污染等,疫情通告),全国范围的,也有局部的.

二.预警的类型

前段时间,南方的冻雪灾害,让中国人体会了雪灾"预警"机制,类似的还有大风,寒流,海浪,台风,地震,大雾等, 当然还有“911”之后出来的反恐怖警戒级别,近来倡导环境保护的蓝天指数,海洋污染指数,随之相应的预警自然一应出台,严重的还有战争类的警戒级别等等.

三.预警的目的

"预警"就是尽可能的把灾害降到最低,提前做好防范应对措施.这是出于一种全球利益或国家利益以及公众利益的考虑.

四.预警的故事

预警和信号是分不开的。要传达预警就要发出信号。我们熟悉的信号有单田芳讲的评书中的“摔杯为号”,“咳嗽为号”,《三国演义》中老将黄忠的“点火为号”,《红灯记》里李玉和的“举灯为号”。还有《水浒》中抓捕梁山“贼寇”的全国通缉令等。

小时候,玩游戏,甲扮演日本兵,乙扮演老百姓,丁扮演《鸡毛信》中的海娃。《鸡毛信》是一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家喻户晓的抗日电影,十二岁的儿童团团长海娃,他的任务是一边放羊,一边放哨,发现敌人,就给村里人打信号。村里人一看到村头山坡上的“信号树”倒下了,就说明有情况---鬼子进村了。

至于预警或报警的表达方式也是花样繁多。古人有飞雁传书(有传情的,有报信的),有传说中的孔明灯等等。现代文明社会中,传媒和通讯手段先进,预警内容可以登报,可以上电视,也可以发短信,还有原始的张贴告知文书。

五.预警事件的发生可知吗?

对于有些灾害可以说是不可以预知的,比如:地震,目前还没有哪个国家的哪个机构能准确地告诉人们,一场地震-----自然灾害发生的准确时间是那年那月,几点几分。这就像人们不能准确预知那个供水管道或供热管道什么时候爆裂,电力输送塔什么时候倒塌一样。

当然偶然性中包含必然性,所以要预警。但有些事件的发生还是可以明确知道的,这类事件就更应该“预警”。局部的就局部发布,全局的就全部通告。

六.中国百姓渴望收到"施工预警"信号!     

中国的"施工预警"制度已经有了很大的文明进程,但离百姓的需求也还有很大的距离。

近几年,我们可喜地看到,每到高考季节,各地对施工时间,噪音,施工工期的规定都有很多人文关怀。

 

当然发生在你身边的很多施工事件,还是“预警”机制不够健全,缺少统筹规划和科学管理,缺少对纳税人的负责态度。例如圆明园东部湖底防渗工程,铺膜也罢,拆膜也把,对与不对,错与不错都得花钱,铺拆皆是民脂民膏。如果花自己的钱,总得学学理财,左右思想,货比三家,极近精简。

你常会看到,刚刚大修好的道路又被开膛扩肚,张家干罢,李家登场,各管一行。一年下来修修补补,没个准点。更有甚者,没见通知,没人相告,一出门,门前眼下突现深沟大壑,喟叹日新月异之变化。

"圈地","强行拆迁"","拆违章建筑","公权力","财产保护"这些词语的出现,体现着"施工预警"应予关注的方方面面,不仅仅是施工扰民问题.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违章建筑也不是一天建成的.

 

写到这里,类似的感受,你也一定有过,经历过,可能还很受伤,姑且把他们归结为“施工预警”机制尚不健全综合症。

希望与读者互动,丰富建议内容,更多章节就交给您了。

 

本来有很多公共设施维护或服务部门提供的服务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百姓生活,所以不希望相关部门的不当服务方法和处理手段,影响服务初衷和本意,更不应该简单拿“牺牲个人服从大局”说事儿,而应该与时俱进,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增加人性化服务和人文关怀,共同积极构建和谐社会。

写本文的初衷就是不希望中国的施工工程成为百姓心中的“预警”事件,如要深入探究,发生在你身边的此类事件还少吗?

2008-2-26

[email protected]

saintland@qingd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