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还在上半场(上)


中国经济的二元化特征,出口和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出口和投资之间具有互动性,当出口增长的时候,会拉动投资的增长,投资增长过快也会推动出口增长,但出口受阻的情况下,过快的投资增长则会造成产能过剩和大量的投资失败,国际周边环境的严峻,美国经济衰退迹象和人民币升值加速,都注定年内出口增速减缓趋势即将出现,改变宏观紧缩的方向,反弹最快的就是投资,在出口降低消费不振的环境中,过多的投资则会导致过剩的产能和大量银行呆坏账产生;结合1月份已经出炉的经济数据和数据预期来看,决策层可能再度出台从紧信号,第一季度仍有继续加息的可能性,主要目的就是先解决经济过热的问题;

          除了投资反弹,最危险的趋向就是通货膨胀,前日的报告中我们的提到,通货膨胀在今年开始出现了加速发展的苗头,冰雪灾害加上春节效应,将CPI推高到了不可思议的7%以上,而且在2月份很多专家和机构认为还会达到8%以上的高点,按经典的经济学理论,物价指数上涨若超过10% ,应该就算进入恶性通货膨胀阶段了,即使我们现在没有进入这种阶段的危险,但的确面临着进入全面通货膨胀的可能性,通货膨胀贬低了货币购买力,导致财富泡沫化破灭,加剧贫富不均和失业率,侵蚀国家经济的健康肌体,严重的甚至动摇政府统治的根基。所以治理经济过热和治理通货膨胀成为政府当前所有经济建设任务的重中之重。然而治理通货膨胀没有什么灵丹妙药和神奇绝招,只有收缩货币供应,减少货币供应量一条途径,不断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加息提高资金借贷成本,对银行贷款实行月度监控,加快人民币升值步伐等等,都是治理通货膨胀的有力措施,从2006年开始的紧缩调控历时艰难的两年时间,至今虽然效果尚未完全体现,但作为价格敏感度最高的房地产和股票市场,效果已经明显反应出来:广州、上海楼市均价跌破万元,各大房开商开始主动降价出售楼盘,大盘蓝筹股以及周期性品种绵绵阴跌;种种迹象表明经济过热开始出现降温的苗头,但物价上涨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逆转,究其原因是因为央行采取的是逐步渐进式的调控方式,效果的显现会有一定的滞后性,只要物价水平没有出现拐点,指望紧缩的货币政策结束基本上就是不切实际的梦想,起码我们也应该看到负利率时代的结束,利率水平对物价涨幅的完全覆盖,才能做这方面的猜想;即使市场因为技术性超买而产生反弹行情,绝对不要奢望这个位置能够构成中长期底部,在投资的方向上还是应该坚持回避周期性受宏观调控影响较大的行业,耐心把握那些抗周期行业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