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革新与中国变革——观《战争目光》有感


从历史到现实,从集体到个人,从机械化到信息化,从技术创新到理念革命,应当说这是近年来中国军事题材影视剧的发展轨迹。纵观这一轨迹,实质上也反映了当代我军军事演变的历程。它们在一定程度上都代表着我军在某一时期的历史发展节点。

《战争目光》,同上年热映的《士兵突击》不同。后者体现的是人民解放军普通战士痛苦的军人蜕变过程,凸现了现代军人优秀的军事素质和奋斗精神。而前者,08第一部军事戏剧,却从另外一个角度,即军事理念的革新演绎着中国现代军队痛苦的蜕变过程。军队现代化建设是长期的、持续的和实质的。它要求建设不仅是技术装备的更新,更重要的是理念的变革;还要求建设不能搞花架子,而应极具针对性和现实性——即为未来可能的战争做好一切准备。

它讲诉着一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部队历经机械化建设之后,已现自满、停滞之态,以至于在年度考评中一败涂地。正当其时,带着新军事思维的青年军官,从未来战争的角度出发,以焦虑的目光审视着眼前的一切。也正痛感现实之落后,迫使他做出了一系列的非常举动,强力推动所属部队向新军事发展方向,特别是新军事思维发起了冲击。然而,也正是这些非常举动,深深地触动了部队的既得利益者,刺激了那些带着有色眼镜和惧怕变革的保守者。对他们而言,改革意味着死刑宣判,意味着美好生活的结束,意味着升官发财的机会丧失。他们纷纷行动起来,利用各种机会向改革者施以颜色。该剧虽最终向观众展示了其较为完美的结局——改革者大获全胜,保守者正视变革。但个人认为,在强调变革的今天,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仍需以改革者个人看似冲动和非理性的行为为推力,以年轻军人的生命和鲜血为代价,以军人的使命感和良知感为准绳,方才取得。可见,这个结果来之不易,甚至非常沉重。试想,如果不是处在改革的时代,如果没有改革者的强力推动,如果没有生命和鲜血的代价,如果军人丧失了使命感和良知感,军队的变革岂能成功?再进一步推而广之,当代中国如果失去了上述类似的前提,改革岂能顺利?成就岂能巨大?民族岂能团结?国家岂能富强?……

发展是当代中国的第一要务。实现发展的重要途径就是变革。而变革首在理念。发展无止境,变革无尽头。这不仅对于中国军队建设如此,对于中国的其他建设——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更是如此。诚然,历经百年的历史耻辱,历经近60年的建设实践,呼唤变革已成为国人的共识。推动中国变革的理念也一再更新,从维新到革命,从追求资本主义到倡导社会主义,从封闭式建设到全方位开放,从计划到市场等等,这无不说明理念的革新对于中国发展的意义。

然而,当真正面对变革,尤其是理念革新之时,其过程是何其的痛苦,其道路是何其的艰辛。且不远说,近30年的改革开放之路,中国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质疑变革、反对变革、讨伐变革之声仍不绝于耳。究其原因,重要的一条就是理念革新脱离于或者是落后于变革实践,从而致使其因视变革为魔鬼、异己而惧怕和仇视变革。不过,既然变革的方向正确,变革的前景可期,变革的路径可行,变革的利益可获,思想为什么不顺势而革新呢?

新的时期,变革仍当继续,理念革新亦当深入。在新一轮变革之中,理念之革新的使命就是为变革树旗帜、奠基础、明方向。从而使变革朝着有利于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民族昌盛的目标大踏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