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烟和反腐败一样艰难


    我写了篇谈戒烟的小文,网友大隐于朝告诫我说,戒烟的事情要慎重,因为每次戒烟失败都会导致大幅度的反弹,吸烟反而更多了。

     这个小问题引起了我的思考,为什么戒烟失败会导致更加变本加厉的吸烟呢?最后我得出是心理在作怪。因为我们在准备戒烟时,就明白了戒烟意味着以后再也不可能碰这个尤物了,彻底的决绝无疑有一种惆怅和落寞,在这种心里影响下,想在最后和香烟吻别时,来个最后的疯狂,猛抽一阵子过过瘾自然也发作了。可以预见随着戒烟的一次次失败,这种类似官场上“59岁”晚节不保的现象便更加失去了理智,自甘堕落,拼命抽烟,最终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戒烟的心理和反腐败是一脉相通的。人一到59岁,从来没腐败的廉洁官员也忍不住犯戒了,并且政策越是反腐败,腐败反而愈演愈烈,因为反腐败意味着他们以后将会丧失腐败的机会,抓紧腐败才能平衡心理的落空。

    网友剑芒说,人和自己作对是极其困难的,这实际上是自己试图控制自己。控制和反控制都受同一个神经、大脑只配。就好像自己和自己下棋;什么秘密也包不住!没有外部“设备”,自己和自己过意不去很难成功。所以那种指望道德教育来控制腐败的人是愚蠢的。戒烟如果有辅助医疗设备就容易的多,同样的道理可以用于防止腐败。

    可是现实中有几个戒烟的人想利用医疗设备呢?因为医疗太可怕了,太冷漠了,一旦治疗好了怎么办?那可意味着今生今世再也无缘香烟了,贪烟怕戒,是人的本性啊。戒烟需要大智慧大定力,一定要舍得。

    想不到,通过一次戒烟让我体会到了反腐败的艰难。如果把腐败当作戒烟的话,如果你在生活中不能把烟戒掉的话,哪么你在官场上也是绝对不可能把腐败嗜好戒掉的。况且金钱和权力的魔力遥远比一根香烟强大的多。

 

    其实这篇戒烟感悟说的主要意思是,戒不掉烟的人是没资格反腐败的,己所不欲,勿施与人;腐败就是当官人手中的一根香烟,可以理解他们的苦衷了,真的有点同情这些在官场上的人了。因为“腐败”这根香烟实在是太好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