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权财富基金的入侵


主权财富基金的入侵
 
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曾说过,如果需要会用直升飞机撒钱来拯救危难的经济。主席还没有意识到,那些印着海湾富有石油国家和资金充裕亚洲国家标记的直升机正盘旋在华尔街的上空。然后,正是这一队人马要开始拯救资本主义的精英了。
115,新加坡、科威特和韩国政府向饱受次贷冲击的花旗和美林银行提供了210亿美元的救命稻草。这并不是发源于发展中国家被称为主权财富基金的首次亮相了,多亏了近年来飞涨的石油价格和持续顺差出口的亚洲经济。

自从去年次级房屋抵押贷款的惨败,此类基金就将690亿美元赌在了发达国家的大投行上。对于多达2.9万亿美元的投资,主权基金的方向已超越金融界向电信、科技、赌场甚至是航空领域发展了。但他们进入银行业的时机实在是壮观,当西方银行业在金融危机中暴露出要害时,他们机敏的扮演了救世主的角色。
 
 
财神爷还是挑拨离间者?

表面上来看,这印证了资本主义的功能。资本从资金富有的国家流向相对短缺的国家。这总比看着自己国家的外汇储备过多的膨胀要好,阿拉伯和亚洲一些政府乐衷于这种专业的投资。但还有两个关系利害的问题,第一个是关于主权财富基金的缺陷;第二点,更大一些,是关于民族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法国总统尼古拉斯.萨尔科齐已经允诺要保护本国的经理人从那些极端激进的主权基金之中。
尽管主权基金掌握着世界流通领域2%的资产,但它发展的速度惊人至少已经达到全球对冲基金的规模。与对冲基金不同的是,主权基金并不是必须由利润和损失来驱动的。除了几个特殊的例外(如挪威的主权基金),大多数都不会暴露投资目标,仅仅让资产留在那里。
 
对于那些被投资公司的老板来说。这是上帝的恩赐:这么美好的长期投资人对这些经理人来说无疑是保住饭碗的有力支持。在美国,这种主权基金友好的态度可能仅仅是暂时。在信贷危机发生之前,美国的政客就反对阿拉伯财团对其港口的拥有权和中国投资石油公司的计划。在一月十五日的竞选活动,希拉里 克林顿就说到“我们需要对主权财富基金施加更多的控制力”。危机过后,外国的资金就显得不那么受欢迎了,新加坡的主权基金淡马锡就在印尼问题上得到了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