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企所得税讲稿(20)


  工会经费、福利费、教育经费

  (一)提取比例

  纳税人的职工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分别按照计税工资总额的百分之二、百分之十四、百分之一点五计算扣除。

  (摘自《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第六条)

  (二)工会经费扣除凭证

  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按每月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百分之二向工会拨交的经费,凭工会组织开具的《工会经费拨缴款专用收据》(票据样式见附件)在税前扣除。凡不能出具《工会经费拨缴款专用收据》的,其提取的职工工会经费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摘自国税函〔2000〕678号)

  生产经营期间的利息及银行罚息支出

  (一)扣除限额的规定

  1.纳税人在生产、经营期间,向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按照实际发生数扣除;向非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不高于按照金融机构同类、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以内的部分,准予扣除。

  (摘自《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第六条二款(一)项)

  “金融机构”,是指各类银行、保险公司以及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从事金融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利息支出”,是指建造、购进的固定资产竣工决算投产后发生的各项贷款利息支出。

  “向金融机构借款利息支出”,包括向保险企业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借款利息支出。

  (摘自《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九条、第十条)

  2.纳税人除建造、购置固定资产,开发、购置无形资产,以及筹办期间发生的利息支出以外的利息支出,允许扣除。包括纳税人之间相互拆借的利息支出。其利息支出的扣除标准按照条例第六条第二款(一)项的规定执行。

  关于企业经批准集资的利息支出的处理问题企业经批准集资的利息支出,凡是不高于同期同类商业银行贷款利率的部分,允许在计税时予以扣除;其超过的部分,不准予扣除。

  (摘自国税发(1994)132号)

  3.纳税人在生产经营期间支付给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的由于借款所发生的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的应付利息,要区别加以扣除。

  (1)对于纳税人从金融机构取得的贷款利息支出,一般据实扣除;

  (2)对于从非金融机构取得的贷款利息支出,不高于按照金融机构同类、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以内的部分,准予扣除;

  (3)纳税人建造购置固定资产和开发购置无形资产发生的利息支出,应分别记入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价值,不能计入当期损益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4)纳税人经人民银行批准集资而发生的利息支出,凡不高于金融机构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以内部分可以扣除。上述超过规定标准计算的利息支出,不许税前扣除,已经扣除的应相应调增计税所得额。

  (二)借款费用的规定

  1.借款费用是纳税人为经营活动的需要承担的、与借入资金相关的利息费用,包括:

  (1)长期、短期借款的利息;

  (2)与债券相关的折价或溢价的摊销;

  (3)安排借款时发生的辅助费用的摊销;

  (4)与借入资金有关,作为利息费用调整额的外币借款产生的差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