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就是社会,要在社会之中生存,仅有学历和技能证书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学历无非是你学习过一些知识的象征,而技能证书也不过是你曾经接触过一些相关工作技能的凭证。因此对于那些从学校出来、急于找工作的年轻人说来,由于他们大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对他们往往都是宠爱有加。在有限的人生经历中,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对于如何与人打交道,对于与人合作、协同互助,对于换位思考、自觉地为别人着想,对于如何处理个人意愿与团队利益之间的矛盾关系等等,缺乏基本的概念和实际处理能力。一句话,这些即将独立在职场中生存的年轻人,还不知道如何做人。显然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紧迫问题,是个比具体的工作着落更为要紧的事情。
关于学习如何做人的问题,其实是个与生俱来的基础教育课题,但由于我们那些可怜的父母们太望子成龙了,以致于在孩子刚开始懂事儿的时候,没有认真系统地对其进行有关“孔融让梨”之类的品德教育,而是过于功利地着重于识字、算数、外语这些知识的学习。这种重书本、轻素质的状况,在孩子进入了学校阶段的学习之后,由于我们教育体制严重畸形的应试导向,就更加出现严重的失衡状况了。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非常现实的,一个用人单位有领导与被领导之分,新员工入职要懂得尊重领导,在严格服从领导的同时,又要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在被动服从的同时又能主动地完成好工作职责。如果“小皇帝”的心态不改,在单位里也惟我独尊、目中无人,你当然就不会被单位环境和文化所接纳啊。人在职场,还要善于与人相处,你在家里是独子,在单位可以有许多同事的,在家里父母都会以你为中心,而在单位的同事之间讲究的是团结协作、相互尊重。在这方面,如果不能很好地适应职场的人际关系规则,那势必是要吃苦头的。
我在给许多年轻朋友进行职业咨询谈到如何进行职前准备这一问题时,经常用的一个关键词是——认清自己。坦白地说,能够真正地认清自己绝非易事,因为对于那些不能正确认识自身长短的人来说,认清自己是很难的,甚至是很痛苦的。但在职场的选择面前,你要接受职场的挑战,你就必须正视自己的弱点,尤其是在做人方面的缺陷。而关于如何做人的道理其实又是非常简单的,只要你设身处地地想想自己喜欢结交怎样的朋友、觉得和什么样的人相处比较舒服,你就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做人了。我们权且不去列举做人的若干标准,只需反推一下,什么样的人最被大家喜欢?答案就很清楚了。这样的人一定是坦诚的人、热情的人、愿意帮助别人的人、凡事总能想出办法的人。如果能够成为这样的人,你就一定会被大家喜欢、被大家欢迎、被大家所依赖。你的价值实现也就有了广泛的空间。
做个职场乐于接受的人很难吗?说难也不难,因为每个人从本质上说都是有可能具备如上这些特征的人的,关键是你是否愿意、是否自觉要成为这样的人。如果你确实认为自己应该成为这样的人,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放飞职业梦想,那就一定会在经历了一个渐进的完善自我过程之后,使自己成为职场新宠的。这里不妨逐一解读一下:
关于坦诚,当然很简单,只要活得真实、坚持真诚待人,就会赢得别人的信任,这其实是做人的根本;关于热情,这是决定你生活质量的问题,没有热情,工作就会失去动力而没有追求,同时丧失对同事和领导的吸引,你的生活就会没有乐趣而失去意义;关于助人,这其实是人生价值的定位,人生在世,只有行为在客观上的助人倾向,你才可能得到最普遍的认可,你个人的利益也才可能得到保证,而如果你无论在意识上或行为上都在体现着助人的倾向,你就必将得到别人更真挚的认可和承认,你的人生价值也才可能有效放大。
至于“有办法”一条,其实也并非如何高不可攀,它强调的是你在群体中的作用和价值及对群体的责任感,它可能要以你一定的智商作为前提,但我认为情商恰恰是更为重要的。因为能够遇事有办法未必一定都需要自己的原创,如果你能够借助大家的智慧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你的组织和整合才能就更是令人欣赏及不可多得的了。当然要真正保证自己在这方面的信誉度,拥有较好的学习能力是必须的,只有随时坚持知识更新、思维活跃,你的点子才会多,你对别人智慧的调动才会得心应手嘛。试想一下,同时具备这么几个特质的人,如果再加上不错的教育背景,以及上手就能操练的职业技能,哪个单位不欢迎?找份职业又有何难呢?
这些应该算是我的实际体验吧,但也绝非是说,年轻人必须在具备了这么全面的条件之后再去接受职场的挑战与选择。素质和能力都是在实战中练就的。但你必须明白这样一点:在职场中,真正具有职业竞争能力的人,除了各种知识和技能之外,最为人们看重的其实是能否明白地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