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民族、促民权、忧民生——观总理答记者问


  “民族、民权、民生”——在看完总理答记者问之后,这三个词语突然闪现在我的脑海之中。

  “民族、民权、民生”——不仅是国人在屈辱的近现代史上为之而奋斗的目标,而且即使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它们也有现实意义。口号虽依旧,实质却不同。区别在于它们虽由中国资产阶级政党及其领导人提出,但却为中国无产阶级政党所实施和超越;区别还在于随着时代的不同,其内在含义发生了演变。

  (一)“民族、民权、民生”的提出与实施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独立、民主和富强是社会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摒弃了农民阶级的农业社会主义和皇权主义,逾越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君主立宪的藩篱,认真吸取了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制订出建立共和制的民主革命的纲领和方案,就是实行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亦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有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之分。然而,无论是新旧三民主义,都含有非常鲜明的革命气息。遗憾的是,中国国民党由于自身的缺陷和不足,其革命党的本质发生质变,成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和外国殖民势力利益的代言人。其遗留下来的民族、民权、民生任务,只能由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来完成。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完成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双重任务。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近三十年的共同努力,中国于1949年10月终于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从而掀开了洗刷屈辱的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第一页。不过,民族虽解放、国家虽独立,民权和民生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这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尚未解决、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所必须面临和解决的迫切问题。在党的几代中央集体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又经过两个三十年的艰苦奋斗,初步解决了民权和民生问题。

  时代在发展,“民族、民权、民生”问题也在演绎。二十一世纪的当代中国,成就虽巨大,忧患亦长存。中国要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仍不容回避演绎着的民族、民权和民生问题。

  (二)“民族、民权、民生”内涵的演变

  孙中山先生于二十世纪初最早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概念。在他看来,民族主义就是要求中国民族解放,各民族平等,反对帝国主义的殖民政策;民权主义就是要求主权在民,建立法制国家,人民拥有政权,政府只拥有治权,实行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察五权分立;民生主义就是要求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节制资本。这是孙中山先生革命理念即旧三民主义的原初表述。随着当时中国革命形势的变化以及中国国民党性质的变化,“三民主义”的内涵也随之发展或变化,乃至最终失去和背离了孙中山先生革命理念之实质。

  中国共产党的理想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在它的领导之下,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新中国。而新中国要超越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实现民族复兴,必须要完成前人未竟之事业,方可能达成既定之目标。这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必须肩负着完成资产阶级所未完成之使命。首先,民族问题。在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长期斗争下,中国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但是,由于国内外势力的干扰,中国的民族问题尚未得以完全解决。在当代中国,民族问题主要存在两个方面:其一,民族团结问题。如新疆、西藏地区的极少数极端分子和敌对势力试图制造分裂气氛,破坏民族大团结。其二,国家统一问题。台湾尚未回归,两岸敌对仍未结束,分裂活动尘嚣日上,国家完全统一尚无定期。其次,民权问题。民权问题是社会主义的核心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民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主张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等目标。这为中国人民勾勒出了一幅美好的民权图景。然而,图景虽好,实现犹难。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仍显滞后,中国人民的民主政治权利仍未得到充分体现,政府及其官员以权代民、以权代法等不民主、不合法的现象时有发生等等。在当代中国,解决民权问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如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步伐,如何充分保障人民民主政治权利、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如何建设高效、廉洁、透明的服务型政府等等。第三,民生问题。民生问题关乎人们的切身利益。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收入大幅增长,生活水平极大改善,物质文化需求得以极大满足。这些充分表明中国的民生问题得以有效缓解。但是,旧问题尚未完全消除,新问题已然显露踪影。如居民收入差距急剧拉大,城乡、区域发展明显不平衡,教育、文化、体育、卫生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社会保障水平亟待加强等等。而要解决上述涉及民生的问题,关键点在于实现社会普遍意义上的公平和公正。

  总之,“民族、民权、民生”这一贯穿中国近现代史的话题,也必须为当代国人所正视。在很大程度上,民族、民权、民生问题已成为影响中国现代化和民族复兴成功与否的重要课题。借用中山先生的名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我想这也当成为今日国人的共勉之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