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载于《遵义晚报》
对高音的崇拜最早出现在16世纪。由于罗马教廷不允许女人参加唱诗班,只得引进“阉伶”——挑选嗓音清澈、洪亮的男童,在他们进入青春期前阉割,使得他们的声道变窄、音域扩张。在基督的关照下,有些阉伶甚至可跟小号比拼高音。阉伶的流行,促进了美声唱法的改进,那个时代,也被声乐史称为“美声歌唱的黄金时期”……真是聪明不过上帝呀,赶在人家变声之前动手,便成就了多少男高音!不过,对于他们是不是可以跟着歌声一起进天堂,上帝并不关心。
俄罗斯男高音维塔斯(vitas)在北京演出时,有记者带着噪音计进场,测出他唱《微笑吧》高潮部分时最高峰值是105分贝——要知道飞机起飞时螺旋桨制造的声音也不过才110分贝!还有家电视台准备了一个玻璃杯,让超女谭维维和纪敏佳拿起话筒对着杯子唱高音,他们想得到的视觉效果只是,让观众目睹二女震碎那个无辜的杯子……
郁闷:人为什么非要崇拜高音呢?
只因为小提琴的尖声尖气,我对它还成见多多呢,弄得《梁祝》都不大爱听。按我的喜好,中提琴大提琴还凑合,低音提琴最好了,深沉着思索着依恋着,音符就都钻进了你的细胞,浸润了你的心田……
幸亏偶对震碎玻璃杯的超女高音不感兴趣,要不偶早就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