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藍色的天空,純凈得近乎完美;土黃色的墻,精緻的雕刻,鮮艷的色彩構成一個熱愛生活的地方……這就是尼泊爾,喜馬拉雅山腳下的“世外桃源”。传说在浑沌初开的远古时代这里是一个湖泊,文殊菩萨从中国的五台山赶到这里朝拜湖中的莲花,为了表达敬意,他用剑劈开高山,在莲花盛开的地方修建了神祠。现在谷地中最高的地方是山上的斯瓦扬布纳佛塔,纯白的塔基、金黄的塔身,高耸的宝顶,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美丽。佛塔上那双大眼睛充满了慈善和友爱,佛眼中间象“问号”一样的鼻子,是尼泊尔数字“1”,象征着和谐一体。其实,纵观这个国家的历史和传统,相互宽容以及和平共存,一直都是这个社会和谐和文化融合的基础。尼泊尔人自古就有宗教信仰的传统,今天在加德满都以至整个尼泊尔,最有影响力的宗教是印度教和佛教。全国有90%多的人信奉印度教,佛教徒只占7%。但是受远古流传下来的以万物有灵崇拜为背景的密宗的影响,人们往往崇拜两种宗教的神,同时参加两种教的拜神仪式,这种现象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目前的尼泊尔相当于中国的清末期,今年4月这个雪山这国将结束340年沙阿王朝,建立君主立宪制。不过,我不关心这个国家的政治变化,因为这是一个神秘、美丽的国家,这里的人们过着充满宗教气息的生活,首都加德满是屋有多少,庙有多少;人有多少,神有多少。此话不假。反正我们满眼所见就是古庙和神像。走在这里真是脚下有神!
从边境有班车到加德满都,不过停在汽车站,那里离THAMEL还有一段距离,需打车。班车费190RS/人,运气好碰到车内满了的话,就直接让你坐车顶。尼境内的大巴都是车印度产的TATA,因为南亚人普遍偏矮,车厢也弄得象矮冬瓜似的。我170的个儿站里面头都贴着顶,太压抑了。我们包车去加都,因为正碰尼泊尔过大节,价格飞涨,原本500RS/人升到660RS/人。不过直接送到THAMEL入口。顺带说一句,这一路风景实在太漂亮了,因为海拔骤降,在西藏满眼望去都是土黄色的山,这里却是郁郁葱葱的森林,气候也一下子水润了许多。
加德满都是尼泊尔的首都,加德满都这个城市原名是:康提普尔,意思是“光明之城”。16世纪改为加德满都,在尼泊尔语中是“独木庙”的意思。加德满都印象 脏、乱、差,是我对加都的第一印象。哪怕是在外国人云集的THAMEL区,也到处可见防暴警察。所以第一天的感觉不是很好。不过在这里呆的越久就越不舍得离开。 住在加都 首推龙游II,特别喜欢5楼的八人间,有超大的阳台,不但可以看到远处的猴庙,天晴的时候还可以看雪山。不过,热水都是太阳能烧水,所以最好18点前把澡洗了,否则就只好当是锻炼身体洗冷水了。
在加德满都谷地地区曾经存在过三个王朝,所以也就有三个杜巴广场(DUBAR就是皇家的意思),它们分别是:离加都市区1小时车程的巴德冈(曾是14-16世纪加德满都的首都)、离市区15分钟车程的帕坦(曾是15世纪-1867年帕坦王国的首都)、现加德满都杜巴广场(自16世纪开始这里就是老皇宫的所在地)。
黄金门是尼泊尔最著名的黄金门,是三个古都故宫宫门最精美辉煌的一个。由于政局动荡,这里由士兵把守,但游人可以随意拍照。黄金门的局部。黄金门上都是宗教题材的铜雕,镀上了黄金,十分精美。
人生若只如初见,初见你就这么喜欢。独自漫步在巴德冈,到处都充满了古代气息和艺术氛围。这里有着不同时期风格的各种建筑:皇宫、印度教寺庙、佛塔、石亭、华表、雕像等,密布于闹市和大街小巷,被誉为“活的遗址”和“露天博物馆”。
巴得崗的杜巴廣場
在【巴德岗】随处可见精美的木雕艺术
尼泊尔人居然把房事的图案,刻在了几根柱子的底端,据说这是印度教的爱经,也有人说这是告诉人们如何生活的教材,即使是不识字的人看到后,也能明白其中的意思。
性崇拜是加德满都谷地宗教信仰非常重要的部分。他们认为人类性意识的升华可以达到与神合一的目的。所以加德满都谷地里的三个老皇宫广场出现了许多性崇拜的雕塑,构成了许多个性鲜明的“性庙”。
湿婆神庙里之所有这么多男女交欢的雕刻,原因是印度教徒相信,湿婆和性力女神的结合,是创造生命的原动力。对于民风保守的尼泊尔人来说,这些令人脸红的浮雕,只是来自宗教和艺术的形式。据说生殖崇拜有两个作用,一让人们增强自己战胜邪恶的念头,二是鼓励人们生育后代。
在加德满都谷地还有不少生殖崇拜的神坛,最雄伟、最精致的是位于帕苏帕提寺的一排供奉象征男性生殖器官“灵甘”的神龛,一共有108座。“灵甘”呈磨盘圆柱,象征男性生殖器,是印度教中生殖崇拜的集中体现。
在加德满都谷地,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苦行僧。
印度教是多神崇拜的宗教,三大主神分别是梵天、湿婆和毗湿奴。印度教有很多教派,每个教派下又有很多分教派。信奉印度教的各社会等级,集团和不同的文化阶层有着各自相异的信仰和实践。印度教没有统一的经典,也没有公认的教祖。印度教是纵欲主义与苦行主义并存的宗教,其中毗湿奴派大多实行素食、苦行等禁欲主义规戒。那些出家修行者就是苦行僧,他们被尊称为神圣的人,是神的代表。他们不着一物,暴露自己于人前,没有丝毫羞怯,没有丝毫冲动——因为理论上他们已远远超越这些。
真正的苦行僧大多过着极端朴素的生活,靠乞讨为生。他们要在圣河沐浴,以洗净肉体。同时要练习瑜珈,从而放松身心。每天还要进行冥想,思考过去、现在和未来。
而在加德满都谷地却有很多“苦行僧”招引游客与他们合影以此营生。这些以苦行僧为幌子逗引游客拍照牟利的,我以为属于冒牌货。
中国有句俗话:食、色,人之大欲也。对于真正的苦行僧而言,对这两种东西有着严格的自律。
“性”无疑是肉体所能获得的最重要的快乐之一,但却正是苦行僧必须彻底放弃的。在他们看来,性的能量能够被转化为精神力量,最终成为永恒的极乐。应该把它积蓄起来,而不是在男女短暂的结合中挥霍掉,因此苦行僧们采取各种办法来控制性欲,穿金属制作的内裤,在生殖器上拴上重物等等,以此来显示自己对性的超越。
食物,在苦行僧这里被限定在仅够维持最基本生存的水准。所有苦行僧都是素食主义者,这不仅因为他们有不杀生的原则,还因为他们认为肉是不洁的,吃肉会增强人的性欲。绝食对苦行僧是经常的事,这被当成一种训练,不仅可以使身体清洁、头脑敏锐,还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引发神圣的幻觉。
公元前三世纪,从希腊半岛远征印度次大陆的马其顿人第一次见到苦行僧的时候,称这些远离尘世的修行者为“裸体的哲学家”。甚至在两个世纪之前,“裸体”还是印度教很多教派的普遍做法。但是,现在只有完全出家的湿婆教徒才会这么做,并且只是在一些特殊的场合,或者是在自己的领域内(宗教活动中),在众多场合,他们至少会在腰间围一块布。裸体或半裸是苦行僧形象的最好代表。这是对“以天为衣,以四方为家”的湿婆神的模仿。对于苦行僧来说,放弃和割舍物欲之后的身体象征着纯洁。
一位研究印度教苦行僧多年的西方人这样说:“当我第一次见到苦行僧的时候,我惊呆了,甚至有点被吓着了。我惊异于他们所选择的生命方式——自由的生活、没有财产、没有舒适、没有肉体的享乐和责任——可是终究,令我震惊的是他们的美。” 苦行僧在衣食住行上奉行最简原则。在他们看来,“财产和这些财产所带来的快乐”是修行的障碍,只有舍弃所有世俗的享乐,才能净化自身,最终实现大彻大悟。
我特别享受尼泊尔给我的文化上的冲击,多元化的角度看世界。行摄,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文化与另一种文化、一种生活与另一种生活的偶遇和对撞。行摄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世界,同时也可以反思自己看世界的方式。
在巴德冈结识的朋友给我作向导,领我前往位于巴德冈城北直线距离4公里的一座小山上的长古"纳拉扬神庙。 去的路上,我尝试了一把坐在汽车顶棚上,那实在是令人难忘的经历!
长古"纳拉扬神庙,世界文化遗产,李查维王朝始建于公元323年,直到5世纪才正式建成,至今已有1600年的历史,被公认为尼泊尔已发现的最古老的印度教寺庙。
1702年,该庙因火灾重建,但毗湿奴的坐骑—半人半鸟的金翅鸟(哥鲁达)石雕仍是5世纪的古老作品。
神庙主体高两层,庙外用加德满都谷地中样式最好的石雕、木刻、金属手工制品装饰,显得金碧辉煌,古朴大气。庙内主要供奉调和之神:毗湿奴神及其十种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