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 百姓 需要政府务实民生的“恩惠”
李华新
2007年,不断推高的CPI涨幅数据冲击着所有人的心灵,涨价成为了2007年的民生关键词,从粮食、副食品到成品油、房价,从中国到法国,几乎所有的行业、所有的国家都在涨价。为稳定物价、调节宏观经济的运行,发改委在年初出台了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然而2008年年初的一场雪灾,又将物价推向了“涨价主题”的边缘。
今年的两会报告中一个关键词是物价,最让人揪心的数字是CPI,现在总理的在报告中已经承诺今年的物价指数不会超过 4.8%,。这个指数水平如何实现,其实中央的压力也是存在的。现在的百姓收入从那个渠道实现增收,其实也是个大问题。尽管在党的十七大中提出了要使得大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但是要真正拥有财产性收入,却不是一个容易做到的事情。 显然当一个问题成为全社会共同的感受时,那就不是某个地区的感受了。自然对于通胀的压力是多方面的,但是能够让 百姓 感到钱值钱的感受 , 却是很与必要的。当 总理 在报告中面向大众 、 全社会作出这样的承诺之后,一些网友 们 说,这些就是他们要说的话,现在总理直接把他说了出来。可见只有政府务实那么才能真正得到民众的理解。
自然,仅仅是理解是远远不够的。可是没有人们对物价问题的质询,那么必须对物价的承受能力,再继续用“是在老必须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进行开脱,已经无法让百姓接受,因此现在人们对物价问题的心焦,实际上也是因为百姓已经难以承受了,已经不是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的事情了。当然了说物价问题的真正低走是在今年的下半年,但是是否能够真正实现,或是能够在政府的大力干预下实现了,物价指数的4.8%的这个杠杠 ,不能光在今年管用,因为, 来年是否可以 再 用出台的9条措施来达到呢?
总理的报告对于物价问题的 坦诚和 直言,以及要采取的措施,起到了让百姓安心的作用,但是真正 能够 让百姓有实际感觉的 ,还 是物价可以持续的下落到一个合理的 价位 。 也许有人认为, 经济发展继续在低价位上运行的时代似乎已经过去了,涨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是政府的 监管 力度是否到位,一 些 企业的涨价是否是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其实这些问题依然是需要政府从市场的角度进行监管的,也不 能 是任由企业自行定价。比如,方便面的一切企业相互串通的涨价,实际上生产成本不过是每包方便面才涨价5分钱,但是在市场超市的销售价格却是涨到二毛甚至是四毛钱。这是不正常的。
因此说,对于违反价格法的乱涨价的企业,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第一,从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角度,会扰乱市场秩序,这种大发乱涨价财的企业或是个人,不是一个诚信的市场经营着,作为物价工商部门对于进行监管是应该的,而且对于乱涨价也是应该有投诉机制的。第二,不能一提要搞活经济搞活市场,就任由一些不法商人、企业和经营单位对价格进行无序的竞争,不能因为一切都在市场之中,那么只要是我愿意涨到多少钱,就任由我自己来决定。第三,对于这样的一些企业经营单位,应该通过民间组织进行有效的抵制,社会、媒体因该对其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并予以谴责。使得这些单位或是个人要因此承担道义的责任,而最终会因为自己的不轨之举,使得这些企业或是个人要承受商业信誉丢失的损失。
当前物价上涨是结构性的,并不意味着已出现全面的通货膨胀。但其对中低收入家庭影响巨大,因此它变成了十分紧迫的民生问题。治理结构性物价过快增长,不能仅靠传统的升息等抑制总需求的办法,而要多管齐下。
中国的一位相关专家说:“中国虽然是低廉商品时代的最后一个阵地,但实际上全世界范围内这样的时代已经开始谢幕,中国政府的平抑物价政策,可是说是对依靠中国商品的全世界消费者的一个最后恩惠措施。”
不管是说经济在低价位运行时代的结束也好,或是中国对于物价的控制是给世界带来的最后恩惠也罢,对于物价的可调控,依旧使得中国国内的百姓能够提高生活质量的一个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样因为此轮的物价上涨和物产贫的价格上涨有关,因此随着另一个农业生产周期的到来,那么在今年下半年物价水平的下降和控制CPI在4.8%的水平,还是百姓有盼的。
(济南 李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