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游戏和毒品消费本质上没有区别!


     毒品的“毒性”很明显,大家都有戒备心理,而网络游戏这东西,人们都不太了解,又打着文明的幌子,以为是高科技,政府又缺少监管,广大青少年不知不觉就上瘾了。政府公开支持它、媒体大力宣传它、商家大肆开发它、市场疯狂引进它、网吧努力经营它……似乎所有的人都把它当作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兴奋剂,急急忙忙地注入发展中的中国的主动脉里。
    我们经常可以从新闻里看到青少年学生因为贪恋网络游戏学习成绩差,父母劝说儿句,便离家出走,他们性格内向,亲情冷漠,不思学习,没日没夜地泡在网吧里玩游戏;还经常从新闻里不只一次地看到花季少年因为玩网络游戏而发生卒死;也不只一次的从新闻里看到青少年因为网络游戏而走上盗窃的歧途;更不只一次地看到家长为了寻找迷失在网络游戏中的孩子而痛心疾首…… 
有个例子:有位高中同学,玩的正在兴头上时,邻居跑来告诉他:你妈妈出车祸抢救无效死了,这位同学的反应是:"嗯,晓得了"四个字,然后是继续玩...

    我不想把网络游戏妖魔化,但网络游戏对孩子的诱惑,和当年鸦片对中国人的毒害一样,是不分贫富、不分身份高低的。无论你是下岗工人、富商大贾还是党政高干,无数家长对孩子前途的殷切希望,就可能毁在网络游戏上面。
   网络游戏像毒瘤一样附着在社会的机体之上。网游产业从社会的机体里贪婪地攫取着利润,将毒汁注入其中却凭借着高科技的光环备受赞誉,更倚仗每月十多亿元的产值求得政策的支持而大行其道。
   由此可见,网络游戏消费和毒品消费本质上没有区别,众多家长的眼泪成就了中国一批新富豪,马云曾在董事会上斩筋截铁地说“我不会在网络游戏投一分钱,我不想看到我的儿子在我做的游戏里面沉迷!”.同样做互联网产业,他的小爱之中有大爱,有社会责任.

   青少年因为自制能力不强,就很容易上瘾,输了想赢,赢了想更上层楼,无休无止。而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网络游戏的场景更加逼真,情节越发吸引人,玩家已经不仅仅是在玩单机游戏,而是在网络上与看不见的人在对抗,这样就给玩家提供了更大的刺激和诱惑。

   商家在销售沉溺的过程中也是绞尽脑汁,比如把游戏的情节做得非常逼真,而且游戏的过程没有终结,不像普通的棋牌形式游戏以一盘一局来算,下完就终了,网络游戏是无休止地升级,挑战性越来越强,基本上是伴随着玩家一起成长。现在青少年的学习压力越来越重,而网络游戏则创造了一个非常宽松的虚拟世界,你在游戏中可以随意地杀人、放火,可以结婚、恋爱,而这一切都不必承担任何后果。人生观、价值观在这里被完全扭曲。可以为所欲为,而且不存在任何的惩罚。但其后果却被隐藏起来,在现实中总有一天会爆发。 
   最大的危害是危害到祖国的未来。首先,它侵占了青少年的学习时间。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沉溺于网络游戏,不仅浪费了无数父母的血汗钱,也白白耗费了自己本应用于学习的时间和精力。多少有才华的少年一旦被网络游戏俘虏后学习一落千丈,更有读大学者三进三出的人,国家的宝贵人才就这么被摧残了! 
   网络游戏到底怎么了?为什么有那么大的诱惑力?它所导致的恶果如上所述,显而易见.温总理在二会报告中说:我们国家改革开放近三十年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那么,我们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事业必需后继有人,而"少年强则中国强"的深刻道理几乎人尽皆知,政府打击黄色网站实在是花了精力的,为何要打击,怕毒害青少年.那么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毒害程度呢,我的结论是后者较前者而言有过之而不极,危害度是未来整个国家的科学发展没了拣粱之材.

    现在爱提GDP的官员、经济学家很多,我想提醒一句:支持网络游戏产业飞速发展的背后是什么———是不断膨胀的网络游戏沉溺者队伍,其中青少年占了近90%!现在已经有了2000万网游少年和260万网游成瘾少年,就算这些成瘾少年的增长不一定和产业收入同步,保守一些估计,陷入网游泥潭的少年也要以每年50%的数字递增,就是说,如再不采取有效措施,后果不堪设想,中国人早有玩物丧志的警世箴言,作为娱乐休闲产业一部分的网络游戏到底是金矿还是鸦片,这个问题恐怕不光是业界人士的困惑,它也考验着这个向来推崇“勤有功,戏无益”的民族的神经。

    网络游戏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有人两眼放光地念道:“每天睡觉都可以有成千上万的收入。”又有人咬牙切齿地骂道:“这是一个注定要被做烂的行业”。不管怎么说,巨大的产业利益背后,产业道德何去何从?:“两会”期间有代表提出过这个问题,但没有受到重视。鲁迅说过:救救孩子。可能现在沉溺其中的孩子不会领悟,但作为担负责任的政府,就应该担起这一责任,尽快立法规范。对孩子的身心造成的软伤害(指对心灵造成的侵害要三五年后才能显现出来),潜伏期长,后果严重,不以超前的眼光看,你不会认识到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