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低廉劳动力的产业早该挤出去了


  昨天,全国人大代表陈舒认为,“劳动合同法是对拼体力、拼低廉劳动力的经济增长方式的一场‘革命’”“既然是一场革命,必然要遭遇争议,经历阵痛。”

  事实确是如此,在这次两会中,许多企业界的代表认为“劳动合同法太苛刻,过多地保护劳动者”。,政协委员,2006年胡润百富榜上成为内地首富的东莞玖龙纸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茵,提出应该取消《劳动合同法》中“无固定期限合同”条款时,认为新法提出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相当于计划经济时代的铁饭碗。

  如果说企业主们的“误解”和“质疑”是可以理解的。那么,许多著名的经济学家也尾随其后,很快加入到了“质疑”中,(例如,经济学家张五常先生曾经指出这部法律可能会“养懒人”、“搞垮经济”。张维迎先生也称“某些条款可能对中国未来经济有致命性伤害,虽然它的出发点可能是对的,但可能最后受伤害最大的还会是低收入群体。”)这就令人费解了。

  昨天,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市律师协会秘书长陈舒认为“劳动合同法是对拼体力、拼低廉劳动力的经济增长方式的一场‘革命’!,我认为这可道出了问题的实质。确实,我们的许多企业,在开始时是利用我国低廉劳动力发展起来的。但这种情况是不可能持久的。今后经济的发展将越来越依赖劳动者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正如这位代表所说:“人,是一个国家最大的财富。过去,我们靠劳动者拼体力实现经济增长,拼完了就被淘汰了,这也是人力的浪费。”因此,我们要拒绝高耗能产业,高耗能不光是水电,还有人力资源,如果它是人力资源的高耗能产业,那也早该挤出去了。

  《劳动合同法》的出台涉及众多利益方的博弈,难免导致既得利益的重新洗牌。这部法律会如此被人误解,当然不是这些富豪们,更不是这些著名的经济学家们的心态和智商都普遍存在问题,而是由于既得利益受到了损害所致。然而,从长期来看,这种对劳动者的尊重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必需。当然,我们的富豪代表,特别那些著名的经济学家们不会承认这一点,但我想实践和历史肯定会作出正确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