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看青歌赛美声唱法决赛,一直担心参赛者真的都会选择唱国产歌曲。因为此前,徐沛东等一直呼吁美声要唱国产歌,所谓“落地”。刘秉义说,不仅唱国产歌要加分,而且决赛只能唱国产歌。而且说,因为用美声唱国产歌困难,所以更要国产化。
这实在让人困惑:第一,美声唱法本就是意大利的演唱方法,现在越来越多人开始喜欢美声,是因为这种唱法能较复杂地表现声音的变化,它的创作需要对声音表现能力的理解。多尼采蒂、威尔第创作的咏叹调的魅力在演唱时的声音控制难度,这种难度不仅是在音高。如果我们的作曲家不能理解美声表现的这种魅力,那么创作的所谓美声歌曲就会等同于激情高亢的革命歌曲或简单抒情的流行歌曲。美声美在声音经控制而能构成的委婉动人,它的激情也要通过委婉来表达。我以为,演唱尤其威尔第或多尼采蒂的咏叹调,在声音表现能力方面是相当有难度的。这一点,莫华伦与余隆才可能真正懂得,他们说得好:有一些唱段,能唱下来就不容易。美声当然可以用来创作中国的艺术歌曲,问题是有多少作曲家能真正通过一首歌曲表现出丰富多彩的声音?《我为祖国献石油》,我以为是不能称为美声的。
第二,美声表现从圣咏中发展以来,已经成为世界音乐的一种财富,全世界人民都在享用这种财富。中国有那么多歌手开始迷恋美声唱法的魅力,参与这种财富的传播,中国不断涌现美声的优秀歌手,而且今年的青歌赛已经形成一种可喜的潮流,这正是中国正在变成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国的标志——越来越多华人歌手进入世界各地歌剧院,去唱普契尼、威尔第。如果意大利歌剧的传统由华人在努力传承,这难道是可悲的事情吗?我们当然寄望于诞生中国的普契尼或威尔第,但普契尼、威尔第是世界的,中国也是世界一部分,在我们自己没诞生普契尼或威尔第时,为什么不能唱普契尼或威尔第,与世界其他歌手比艺呢?
第三,在我看,这样的美声演唱会,真是很好的音乐普及。首先,不仅在电视前的观众更广泛知道了普契尼与威尔第,而且会有越来越多人知道了美声唱法好听,这是歌剧的普及。如果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有越来越多人喜欢歌剧,这是多可喜的事!其次,大家如果对比原生态与流行唱法,就会发现,美声与原生态在许多方面其实非常接近:在声音表现的高度与声音表现的控制方面,藏族的原生态就非常接近美声。这样对比,就会发现一些港台流行唱法变得单薄与忸怩作态,这可能会促使我们来思考作为歌曲真正的魅力在哪里。然后,在这两点基础上,我们才能出现自己的艺术歌曲。美声唱法比赛不能容忍歌剧咏叹调,那不都变成民族唱法或者通俗唱法了?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