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必近于痴而始真


  情必近于痴而始真

  作者:何奇阳

  

  “情必近于痴而始真,才必兼乎趣而始化”。

  看完电视剧《人间四月天》,已经是深夜2时许,推开书房的轩窗,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我只是想,轻轻地告诉你这句话。

  电视剧里康桥的水流潺潺,徘徊哀婉,似泣似诉,告诉你我一个故事,一个多情诗人徐志摩的爱与死,一段梦萦魂牵的生死恋。他是一个才华横溢、风神潇散的浪漫派诗人。很多个夜晚,在故乡,在1989年,我在同一梦境里遭遇我的喜欢的诗人,读他的诗作,感悟他的人生,还为他那不能实现的理想叹息。

  2008年的今天,夜残了,梦尽。我不愿意入眠,我任思绪跟随电视剧里那游离的时间空间天马行空的流淌。电视剧里那淳朴的江南气息和旖旎的异国风情,还有那坚贞不逾的生死相许,肝肠寸断的春闺落寂,又怎不令人“执手相看泪眼”,深沉难以入眠呢?

  剧中人的故事投影在我真的人生里,今夜我有我萧瑟的绮念。你结束里一天忙碌工作,正在甜梦乡里放飞自己少女的情怀。实际上你的身影,在这个夜的上海,却在我这个浊男子眼前若隐若现。我这般辗转的心思,你可解?

  过去的岁月,我一介书生,在繁华的都市里,在处处充满金钱铜臭的上海,执著地以超然物外的方式遗世独立。许多江南才子说我是“在物欲横流的浮躁年代里,是大隐隐于市!”这些可爱的朋友哪里知道我奔波的辛苦?“越名教而任自然”,实则我内心有不得已的痛苦。历史的真实就是,没有一个书生是生来就愿意做隐士的,道理就如同不想当将军的士兵就不是好士兵一样。历史上书生们大多是因为不得志,只好通过与世俗的对立,来达到一种自我实现,他们“不得不隐”、“不能不隐”,隐的有些委屈,有些无奈,还有些不服气。“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义山和李贺诗都曾让我唏嘘不已。“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可现实中的水清、水浊是我所不能操控的,唯能左右的可能只有内心这个不变的“我”。

  杏花烟雨的江南无疑是每个中国书生的精神故园,在这弥漫着水气和烟雨的江南水乡里有你。我已经迷糊的视野里,出现了你轻盈的脚步。想不起是怎样的际遇,想不起是怎样的机缘,你翩翩而至,步入我的生活,溶入我的生命,唤醒我内心深处已然沉睡的柔情。

  你的出现,结束我几多迷醉。正所谓缘,妙不可言!那一刻,我体会了现实生活中妩媚绵延的幸福,恍若天上人间。真切,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你对我的爱,刻入我的灵魂,在不知不觉中归为永恒了。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在今年这个又四月天的夜晚,我在电视剧《人间四月天》里看见多年以前的这个季节,一位身著长衫、面白清瘦的书生踏着夕阳吟咏“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访我惟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我明白真情不曾随风远逝,往昔仍是一道靓丽风景,超脱心灵的樊藜,穿越时光隧道,通向未知的遥远,渊远绵长……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我知道有一天,在江南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一溪清流边上,我填词作赋,你红袖添香;我吟风弄月,你抚琴高歌。“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蓝天白云下,我们像两只欢快的鸟儿,栖不过一枝,飞不过半里,缠缠绵绵,相扶相守……

  